正名為“保產無憂湯”有一俗稱更廣為人知,就是“十三太保”。本方專用於確保孕婦生產順利,絕非安胎藥,若是在懷孕初期遇有胎動而服用,將造成流產之慮。換句話說,本方只適用懷胎七個月後,多用於胎位不正和胎兒頭部沒有朝下的情況。
中醫師強調,本方的特點是孕婦臨盆前服用,可使生產比較不覺得疼痛而順產,這在臨床非常突顯,因此才有保產無憂之說。很多人不瞭解本方的奧妙而隨意服用,往往面對“十吃十落”的後果,也使本方含冤莫白。
中醫師林玉成重申,十三太保是特定的處方,正名稱“保產無憂湯”,由清代著名醫家傅青主所創。顧名思義,本方有助孕婦順產,多用於胎位不正和胎兒頭部沒有朝下,臨床上,絕非用來安胎,否則有早產、滑胎之險。
他指出,本方的特點是孕婦臨產之前服用,可使生產比較不覺得疼痛而順產,這在臨床非常突顯,因此才有保產無憂之說。
“很多人最錯誤的觀念是將本方當安胎方來用,往往就面對“十吃十落”的後果,因為本方不是安胎方。”
對本方有深入研究和運用的他強調,本方的中藥組成成份的用量很輕微和固定,不可隨意變動。
不然,絕不能稱之為“十三太保”。此外,無論在怎樣的情況,孕婦服用任何中藥處方都應有合格醫師的監督和診斷為宜,量體裁衣而非隨便服用“他人自認有效的處方”,避免自誤。
林玉成指出,臨床運用本方要用得對和及時,就是在懷孕後期,才有療效。很多人不知就裡,以訛傳訛,誤用本方並引發流產後,都將矛頭指向本方,形成“懷孕不可服用中藥,以免造成流產”的窘境根深蒂固的同時,也導致本方含冤負屈。事實上,道聽途說地用藥或不經合格醫師診斷就用藥是大忌,危害本身的健康而不自覺。
談及民間普遍認為“十三太保”有安胎之效的主因時,他說,從中醫辨證論治的觀點來看,孕婦有特殊情況即懷孕三個月後,感到風寒,造成胎動不安,將欲來紅。若用本方調理的確可達祛風安胎之效,不過,這必須由合格醫師監督和診斷才行。
中醫安胎方選擇多
中醫安胎方另有很多良方,且藥簡效專。一就是“香砂六君子湯”(含人參、茯苓、白朮、甘草、陳皮、半夏、砂仁、木香和生姜),且比較適合大多數人。二是服用黨參紅棗水。三是孕吐情況比較嚴重者可燉煮高麗參服用緩解。四是適量食用芝麻、黑芝麻或黑豆即可,有補腎養血之功。
中醫師林玉成說,中醫謂:“有形之血,無法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意思是說血液不足的情況下,更急需補氣,以恢復機體的功能,氣得生得固,血液才能漸生。脾臟是氣血生化之源,女性懷孕後,胎兒需要大量血液供應以便發育,但是母體一時之間無法生血那麼多,以致母體貧血。不過,其所表現出來的是脾陽虛證而不是血虛證,即貧血、頭暈和嘔吐。
血虛證的表現是手足冷、倦怠、頭暈等,但不會有嘔吐的問題。
他說,婦女懷孕初期有孕吐顯示脾陽虛,在辨證論治的原則下,可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來調理,以改善情況。臨床顯示,本方用於孕吐大有作為,往往可緩解不適。本方傳統用於脾胃氣虛、嘔吐痞悶、痰飲內生、不思飲食等,有益氣補中,化痰降膩之功。
“臨床顯示,孕婦早期嘔吐服用香砂六君子調理,並不會進一步發展至嚴重的情況,如需進院吊點滴,可見本方在這方面有著一定的功效。”
嘔吐嚴重會影響其他臟腑
一般的情況下,孕婦嘔吐並不會造成流產,只會引起胎動不安,適時運用中藥處方調理就能迎刃而解。
中醫師林玉成指出,有些孕婦的嘔吐情況嚴重至必須入院吊點滴,以維持個人基本的生理功能運作,不至於容易厥脫或暈倒。他個人認為,吊點滴是一種支持療法,若以中醫的角度來看,也是一種“補氣”的做法。
“點滴的成份有多種,包括葡萄糖、生理鹽水、電解質、強心藥等,成份不同,作用也不一樣。”
他說,如果孕婦嘔吐過度,會造成胃痙孿、冒冷汗,進而引起心陽不足而容易出現暈厥,此時就要用上“桂枝湯”(含桂枝、芍藥、生姜、甘草和大棗)或是“附子桂枝湯”(含桂枝、附子和甘草)等處方救治。桂枝溫通經脈,通達陽氣,可達健胃強心的作用。
【十三太保組方分析】
組成成份:炙黃耆、甘草、荊芥、羌活、川貝、當歸、川芎、白芍、生姜片、艾葉、菟絲子、厚樸和枳殼。
特點:本方用藥量輕,使血脈流暢,胞胎運動靈活,從而使胎位得正,胎氣得安,產道得利而順產。
解析:
◆炙黃耆、甘草:補氣及調和。
◆荊芥、羌活:升舉胎元而舉胎。
◆當歸、川芎、白芍:養血和血養胎。
◆川貝:利肺氣而運胎順產。
◆生姜片:散寒止嘔,調和胃氣。
◆艾葉:暖宮而安胎。
◆菟絲子:益精固胎。
◆厚樸和枳殼:消脹滿,降逆氣,寬胸理氣。(光明日報/良醫‧報導:黃秀儀)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