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媽媽們在孕育新生命時,心中雖然充滿了喜悅,但生理上卻可能要承受許多不舒服的狀況。從孕期初始到新生兒出生前,各種不同階段的生理症狀都挑戰著準媽媽們的身體極限,想要順利減緩不適感,以下內容妳不可不知!
準媽媽票選出懷孕時最苦惱的生理症狀TOP5分別為:孕吐、腰痠背痛、頻尿、抽筋、恥骨疼痛,針對以上這些準媽媽們既甜蜜又苦惱的身體負荷,請來婦產科醫師替妳分析原因,並帶來緩解方法。
TOP1 孕吐
孕吐的原因主要和懷孕時體內荷爾蒙改變有關,主要是突然增高的黃體素與血液中分泌的絨毛膜激素所導致。突然增高的黃體素,具有鬆弛平滑肌的作用,因為消化系統之消化管肌肉層屬於平滑肌,鬆弛之後減慢腸胃蠕動速度,食物在胃中的時間相對拉長,消化速度變慢,連帶造成容易產生脹氣、反胃的現象。而孕婦體內的絨毛膜激素濃度愈高,則產生孕吐的情形也愈嚴重。一般而言,體內絨毛膜激素的濃度從4~7週開始升高,在孕婦懷孕10~12週時達到最高點,12週以後慢慢下降,這也是為何孕婦在懷孕初期常常吐得最厲害的原因。
多重因素影響
其實,個人體質也會影響孕吐的嚴重程度,年紀比較輕,體重比較重,或是過去生產過、前一胎有孕吐症狀的孕婦,也比較容易受孕吐所苦。其他還有本身比較害怕排斥懷孕的人,或是在懷孕期間,家庭支持系統比較不好,缺乏其他家人情緒支持的孕婦,較容易產生心理情緒問題,也容易影響孕吐症狀的嚴重與否。由此可知,懷孕期間家人的陪伴與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經研究發現,懷孕時絨毛膜激素濃度偏低較易子宮外孕,但若絨毛膜激素濃度偏高,則較易發生妊娠高血壓、胎死腹中、雙胞胎、葡萄胎、胎兒體重下降等異常狀況。孕婦在懷孕初期若有嚴重孕吐狀況,除了體質影響之外,更需特別注意是否有其他病理性,如:腸胃炎、消化性潰瘍、卵巢腫瘤等原因。
緩解方法
1.少量多餐:因為消化道蠕動速度變慢,胃排空所需的時間延長,一次吃下太多的食物容易感覺肚子脹脹的,嚴重甚至會有胃食道逆流的現象。
2.避免油膩:腸胃消化油膩食物的時間又比消化一般食物所需時間更長,因此也不建議吃太油膩。
3.選擇鹼性食物:鹼性食物能中和胃痠,如:蘇打餅乾、吐司麵包等,覺得不舒服時可吃一點,能減緩孕吐症狀。
4.少喝湯湯水水:吃飯時喝太多湯,容易因為胃中食物膨脹速度變快,腸胃蠕動速度跟不上,而感到不舒服。
5.多攝取維生素B6: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包括肝臟、香蕉、燕麥、糙米……等,輕度孕吐時,醫生也可能會開維生素B6讓孕婦服用。
6.生活環境與習慣:不要吃完飯就躺下,因為腸胃蠕動較慢,建議吃完不要馬上休息,先走動一陣子。若對於氣味敏感,遠離會讓人不舒服的氣味,多讓室內空氣流通,才不會因為昏昏沈沈而感到噁心想吐。
TOP2 腰痠背痛
腰痠背痛的症狀發生的時間點大約在懷孕12週之後,胎兒增大的速度比較明顯,而隨著胎兒逐漸在體內長大,子宮也跟著越撐越大,造成骨盆重心往前傾,讓腰椎部分過度負荷,這時候如果伴隨著姿勢不良的習慣,或是久坐、久站,姿勢長時間沒有變化的話,就容易造成背部肌肉負擔過重,因而產生痠痛的感覺。
鬆弛素影響
而孕婦在懷孕時,骨盆腔因為需要逐漸容納越來越大的子宮,身體會分泌一種鬆弛素(relaxin),而在此種鬆弛素的分泌刺激下,會使骨盆腔周邊的關節韌帶肌腱產生鬆弛的作用,讓子宮不會受到骨盆腔的擠壓,能自由的長大。但此種鬆弛素也連帶影響身體其他關節韌帶變得鬆弛,支撐力減弱,而產生腰痠背痛的症狀。值得注意的是,生產後此種鬆弛素也會減少,讓骨盆腔周邊鬆弛的韌帶逐漸緊縮回懷孕前的狀態,所以此時切記不能太過操勞或負荷過重,否則容易導致韌帶無法緊縮回原來的狀態,而產生持續鬆弛的現象,使腰痠背痛的症狀一直延續到產後而無法復原。
病理性問題
另外,可能是因為泌尿道感染或腎盂腎炎而產生「單側腰痛」的情況,此時可能會伴隨著頻尿、容易尿急、小便灼熱、血尿或發燒的症狀。而如果有早產傾向,也會以腰痠來表現可能有子宮收縮的徵兆。孕婦在感到腰痠背痛時,也需注意是否有以上病理性問題的可能性。
緩解方法
1.保持良好姿勢:許多孕婦在肚子漸漸長大之後,常會用手扶著腰,像鴨子走路一樣的錯誤姿勢,腰、腹部過度往前突出,反而會增加腰椎負擔。應該還是要維持抬頭挺胸的走路方式。
2.體重控制:孕婦要注意懷孕期間體重不要增加太多,過多的體重也會將壓力加諸於背部腰部,產生腰痠背痛症狀。
3.道具輔助緩解:坐著的時候可以腰部後方墊個坐墊,幫助舒緩腰部壓力。如果到了懷孕後期肚子負擔過重,亦可使用托腹帶輔助。另外同樣要避免久站,或同樣姿勢維持很久。
4.躺著時盡量左側躺:因為子宮會偏右,壓迫到下腔靜脈,朝左側躺可以舒緩壓迫感,讓心臟打出來的血流保持最大量供給全身,血液循環與血液供氧量正常,也能緩解不適感。
TOP3 頻尿
懷孕前期(12週前)子宮仍在骨盆腔內,隨著子宮逐漸增大而壓迫到前面的膀胱,使膀胱容積變小,常常會有尿急的感覺,而頻頻跑廁所。之後因為子宮位置移動,會稍微緩解症狀,一直到了懷孕後期(足月,37~40週),胎頭開始進入骨盆腔時,才又會開始會造成膀胱壓迫,產生頻尿的症狀。因為身體的容量有限,肚子內嬰兒的生長變化影響到膀胱容積的狀況,一般來說都是非常正常的。
緩解方法
1.先排除病理性因素:先看是否符合容易產生頻尿的週數狀況,再看是否是因為有膀胱、尿道病變問題而頻尿。
2.睡前不吃太多水分:因為膀胱容量相對降低,因此在晚上睡覺前一定要注意不要攝取太多的水分、利尿食物(咖啡、可樂、西瓜等),避免晚上因為尿意而打斷正常睡眠。
3.白天正常飲水,多跑廁所:白天盡量多去解尿,不要憋尿,不可因為避免解尿次數頻繁而不喝水,反而會增加膀胱、尿道感染機率。
TOP4 抽筋
孕婦到了懷孕中期(20週)之後,因為體重增加的幅度較為明顯,下半身及小腿後側腓腸肌的負擔也跟著加重;且此時子宮已經明顯變大,壓迫到下腔靜脈,容易造成血液循環不良,四肢末端沒有接收到充足的血液及新鮮氧氣;再加上因為嬰兒營養吸收需要,大量從媽媽身體汲取養分,也會使體內鈣質濃度降低,若媽媽沒有同步增加鈣質攝取量,容易因為缺乏鈣質,而讓身體神經傳導出了問題,造成抽筋的狀況。
緩解方法
1.多攝取含鈣食物:人體需求量為1200mg/天,牛奶、小魚肝、豆類食物中都含有大量的鈣。且要盡量避免咖啡的攝取,會增加鈣質流失。
2.多曬太陽:適當的太陽照射,能幫助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與吸收,維生素D還可以促進小腸增加分泌一種利於鈣質吸收的蛋白質。此蛋白質會與鈣質結合,讓食物中攝取到的鈣質將能更有效的被小腸吸收,進而進入血液循環,增加血液中的鈣質濃度。
3.促進血液循環:睡覺時,增加下肢的保暖程度,或可將腳部稍微墊高,幫助四肢末端血液回流。也可在洗澡時,進行足部按摩,幫助血液循環。同時避免久站及保持固定姿勢太久,會讓血液循環變差,應多步行,給予身體適當的運動量。
TOP5 恥骨疼痛
恥骨的位置大約在骨盆前端中央連結之處,是兩片骨頭,中央有韌帶做連結,到了懷孕20週之後,為了讓嬰兒有更大的生長空間,同樣也因為體內鬆弛素、黃體素增加的緣故,會使韌帶較為鬆弛,但若過分鬆弛,便容易使連結兩塊恥骨的韌帶被過度拉緊,此時孕婦就會感到疼痛。
通常容易發生在天生骨盆比較小,或胎兒比較大,骨盆腔壓迫比較明顯時;生過比較多胎,恥骨比較鬆弛;或者骨盆被撞擊過、受過傷的孕婦,比較容易感到恥骨疼痛。雖然屬於荷爾蒙分泌改變而造成的正常現象,但嚴重時,甚至連抬腳、跨坐,或任何需要把恥骨張開的動作,就會感到疼痛,甚至會連帶影響到大腿、下背部。
緩解方法
1.改變姿勢、速度放慢:盡量不要做出會造成恥骨打開的動作,走路不要走太大步,走慢一點,另外也不要做出跨坐姿勢。起床後,在床上移動時也盡量水平緩慢移動。
2.避免提重物:提重物時,也會造成恥骨關節拉扯,而加重疼痛感。
3.游泳:可利用游泳時水中的浮力以及和緩的動作來減緩疼痛。
4.局部冰敷:若是較為嚴重時,可使用局部小範圍的冰敷,但切記動作不要太過突然,以免過度刺激子宮。在媽媽可以忍受的範圍之內,多使用保守緩解疼痛的療法,除非太過嚴重導致影響生活行動才會適度使用藥物舒緩。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