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資訊分享] 媽媽必知的防嬰兒凍傷常識

媽媽必知的防嬰兒凍傷常識,媽媽必知的防嬰兒凍傷常識介紹如下:
嬰兒為什麼容易被凍傷?
冬天,當氣溫下降到10℃以下時,人體皮膚暴露部分血管就會收縮,如果長時間動脈收縮,循環減慢,靜脈貯血多,該處原本應由新鮮血液供給的養料缺乏,就會造成該處皮膚和皮下組織受損,生凍瘡或局部壞死。

當環境潮濕、身上衣服潮濕或身體出汗時,濕氣本身就要吸收一部分熱量,所以往往又冷又濕更容易造成凍傷。

嬰兒的年紀小,而且嬰兒的皮膚較薄,因此,嬰兒冬季的防凍工作很重要。

凍瘡容易發生在哪些部位呢?
一般來講,凍瘡好發於手背、手指、耳垂、耳廓、趾背、足跟等暴露部位。病變開始為暗紅色邊界不太清楚的侷限性充血性斑塊,並伴有腫脹、疼痛、發癢等,有時還會有發麻或燒灼樣感覺,遇熱更為明顯。如果病變未能得到及時控制,斑塊顏色會由暗紅逐漸變成暗紫,嚴重者還會出現水皰、潰瘍,這時疼痛就更加明顯了。

萬一嬰兒被凍傷了怎麼辦?
天寒地凍的時節,帶嬰兒外出玩耍時,萬一嬰兒出現凍傷狀況(比如嬰兒訴說耳朵、鼻子、臉頰、手指或者腳趾有麻木、灼傷感,皮膚呈現出白色或灰白色等),父母一定注意不要將嬰兒凍傷的部位直接放進熱水中浸泡;也不要用熱毛巾或是手掌按摩受傷部位;更不要把凍傷造成的水皰挑破,這樣會損壞皮膚組織;也不能使用電熱毯、電熱煲直接給孩子凍傷的部位加熱。

正確的拯救方案是,把嬰兒趕緊帶到相對溫暖的室內,把襪子脫掉,用溫熱的毯子裹住嬰兒的身體;給他換上舒服乾爽的衣服,讓嬰兒喝一杯溫熱的水,讓他從內到外暖和起來;還可以把嬰兒凍傷的小手、小腳放在你的腋窩下進行「解凍」;有時候嬰兒凍傷的手指和腳趾會有「粘連」現象,「解凍」之前,可以用棉花或者其它柔軟的填充物將手指或腳趾慢慢分開……採取以上一系列拯救措施後,如果嬰兒受傷部位的肌膚恢復正常的粉紅色,則說明凍傷部位的血液循環已經恢復正常,否則就要帶嬰兒去醫院請醫生進行處理。

辣椒、生薑各有妙用
「萬一患了凍瘡,不要用火烤或放在很熱的水中浸泡,以免因受凍部位失去知覺而發生燙傷。」朱銘華提醒說,最好在室內按摩受凍部位,使患處血液暢通,溫度恢復到自然狀態。

她指出,一般容易生凍瘡的人多是陽虛氣虛者,末梢循環不良,不妨試一試下面的外敷和內服方藥:
內服方:
當歸10克,白芍10克,桂枝6克,細辛3克,炮姜10克,大棗15克,甘草6克,氣虛怕冷者,加黃芪30克;局部硬結明顯者加雞血藤20克;用水煎服,每天一劑,連服兩三週。

外敷法:
1.辣椒膏預防凍瘡。取尖辣椒、凡士林各適量(一般用量1:4,多少看使用面積而定)。將尖椒焙乾,研細粉,同凡士林攪勻備用。在嚴寒季節涂擦於耳郭、臉部、手背、足跟等易凍傷處,特別是上年凍傷處要提前預防。

2.干紅尖辣椒10個,切碎,浸入100毫升白酒中7天,備用,用棉簽蘸藥液外敷。

3.取生薑1塊在火中煨熱,切片擦患處;或取生薑10克、大蒜10克,加水煮沸,取汁涂擦患處。

4.橘皮三四個,生薑300克,加水2000毫升,煎30分鐘,浸泡涂擦並用橘皮趁熱蓋敷患處,每天1至2次。

5.取鮮松樹針葉一大把,煎水洗浴患處,每天1至2次,3至5天可愈。

巧用絲綢治凍瘡
可以用絲綢燒灰的方法來治療。具體方法如下,取絲綢一塊,用打火機或蠟燭點燃,不等其燃燒完全就將火熄滅,然後將其燃燒後產生的灰弄成細粉,用黃酒適量調成糊狀,抹在凍瘡部位。每天一次,直至痊癒。

中醫將蠶繭下腳料經精煉、扯松的製成品稱為蠶綿,也稱絲綿或綿。蠶綿性味苦,寒。入心,肝,脾三經,《醫林纂要》說其「燒灰存性敷凍瘡,補龜裂。」說明蠶綿有治療凍瘡,冬季手腳皸裂的作用。絲綢是由蠶繭的絲織成的,因此,蠶綿和絲綢是一樣的東西,也有治療凍瘡的作用。其實如果身邊找不到蠶綿,完全可以用絲綢來代替。黃酒性溫,味甘苦辛,內服外用都有活血通絡、散寒、祛風的作用,可幫助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能有效抵禦寒冷刺激。因此用黃酒調和絲綢灰外用,治療凍瘡效果更佳。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