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宮頸炎的病理?慢性宮頸炎的病理介紹如下:
1.宮頸糜爛(cervicalerosion)宮頸外口處的宮頸陰道部出現細顆粒狀的紅色區域,稱宮頸糜爛。宮頸糜爛是慢性宮頸炎最常見的一種病理表現,是由於宮頸外口的鱗狀上皮脫落,宮頸管的柱狀上皮替代所致。因柱狀上皮菲薄,上皮下間質透出而呈現紅色。糜爛面與周圍正常鱗狀上皮界限清楚。因宮頸糜爛並非真正的糜爛,故又稱假糜爛。根據病變深淺程度的不同,宮頸糜爛可分為3型。①單純型:炎症初期,糜爛面由單層柱狀上皮覆蓋,表面平坦。②顆粒型:腺上皮過度增生伴間質增生,糜爛面凹凸不平呈顆粒狀。③乳突型:間質增生更顯著,糜爛面凹凸不平更加明顯,呈乳頭狀突起。根據糜爛面積的大小又將糜爛分為3度。①輕度:糜爛面積小於宮頸總面積的1/3。②中度:糜爛面積佔宮頸總面積的1/3~2/3。③重度:糜爛面積佔宮頸總面積的2/3以上
2.宮頸肥大(cervicalhypertrphy)由於慢性炎症的長期刺激,宮頸組織反覆充血、水腫,腺體和間質增生,使宮頸肥大、硬度增加,表面多光滑。
3.宮頸息肉(cervicalpolyp)在慢性炎症的長期刺激下,宮頸管局部黏膜增生,並逐從基底部向宮頸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圖14-7)。其根部多附著於宮頸外口。息肉一般較小,直徑多在1cm以下,呈舌形,單個或多個,色鮮紅,質脆,易出血,蒂細長。由於炎症存在,去除後常可復發。
4.宮頸腺囊腫(Nabothcyst)在宮頸糜爛的癒合過程中,新生的鱗狀上皮覆蓋了宮頸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內,堵塞腺管口;腺管周圍的結締組織增生或瘢痕壓迫腺管,使腺體分泌物不能排出,瀦留於腺腔內,形成囊腫。宮頸表面可見多個突起的青白色小囊泡,內為無色黏液。若囊腫感染則變為白色或淡黃色。
5.宮頸黏膜炎(endocervicitis)亦稱宮頸管炎。炎症侷限於宮頸管黏膜及黏膜下組織。宮頸外觀光滑肥大,宮頸口充血,有膿性分泌物堵塞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