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少喝水,當心結石上身。醫師觀察,最近泌尿道結石患者增加3成,一名50歲婦人半夜發高燒掛急診,檢查發現,她的尿道感染,左腎長了一個形狀像鹿角的結石,幾乎佔滿整個左腎,反覆感染可能損害腎功能。
中山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陳思正昨天指出,婦人一年前開始腰酸背痛,她以為是扭傷,不以為意,直到發高燒急診就醫,才發現罹患腎盂炎,左腎結石體積為6.5公分乘以3公分,佔了腎道9成空間。
若患鹿角型結石恐傷腎
根據家屬透露,婦人平常幾乎都不喝白開水,只喝有味道的飲料跟湯。
陳思正說,台灣民眾泌尿道結石罹患率高達9.3%,夏天悶熱,長期水份補充太少,容易形成結石;大部份結石都在腎臟形成,初期沒有症狀,等到結石掉到輸尿管,開始出現腰酸背痛、排尿困難或血尿。
陳思正表示,一般泌尿道結石男性罹患率為女性3倍,但鹿角型結石好發於女性,鹿角分枝的外型,長期下來,體積會長滿整個腎盂和腎盞,若未治療會反覆感染,損害腎功能,尤其抵抗力差的人或老年人,除了發燒、泌尿道發炎,嚴重者可能要洗腎,甚至引發敗血症。
陳思正分析,直徑小於0.3公分的結石,患者只要多補充水分及藥物治療,體內結石通常可自動排出,若大於0.5公分或出現尿路感染,必須透過手術處理,不過結石的復發率高達5成,術後也不能輕忽。
陳思正提醒,每天應喝3000cc開水,少喝含糖飲料、運動飲料或啤酒,養成不憋尿習慣,盡量不要選擇豆腐、高糖蛋糕或油脂太高的果醬等草酸含量高的食物。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