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資訊分享] 管理情緒,終結家庭暴力

長期生活在婚姻暴力家庭的兒童,容易產生偏差行為。他們除了恐懼自己和媽媽一樣被毆打,也因為擔心媽媽受傷、死亡、離家或自殺,而常常處於極度不安中。人格特質也因此顯現出自我評價低、缺乏自信、不願信任別人,無法與人親近,甚至有神經質傾向。

最近因失業又憂鬱而服藥自盡的變性人林國華,坎坷童年即生活在暴力爸爸的陰影下。幼年時,酗酒的爸爸動不動就對母親拳打腳踢,如同驚弓之鳥的母親,只好帶著他和哥哥躲進警局,甚至遠走他鄉,直到父親車禍過世為止。

很多在暴力家庭中長大的孩子,雖然痛恨暴力,卻也因耳濡目染,成為暴力爸爸的翻版,讓家庭暴力繼續惡性循環……。

難道沒有解決之道?當然有,但要從大人做起!

如果大人的觀念不改,行為模式已養成,自然很難改變,需要藉由決心、毅力和專業輔導以協助解決。若事情尚未嚴重至此,最容易可行的方法,就是大人、小孩一起來學習如何紓解壓力和處理情緒。

一位在法院工作的張姓職業婦女,紓解壓力的方式是結交幾位好朋友,彼此當對方的「心靈垃圾桶」,可以互吐苦水、互飆眼淚,說完、罵完、哭完,回到家裡和工作崗位上,又是一條女神龍。

而她因為自己的情緒處理得當,也鼓勵孩子在家有哭、有生氣的權利;但在接納孩子將情緒發洩夠了後,一定會和孩子一起討論解決的方法。

另一位在電腦界工作的謝姓中年爸爸,現在也收起了棍棒,為自己和老婆、孩子各自準備專用的「出氣墊」,可以抱著它到臥室、廁所又搥又罵,發洩自己積壓的情緒。

數年前,有位國二楊姓少年,在學校是個品學兼優的班長,卻突然在家狠揮42刀,結束了父親的生命,震驚社會。究其原因,在於親子溝通不良:父親望子成龍,希望他用功讀書,但用權威、打罵方式壓制孩子,未重視其在體育與人際關係上的專長與興趣,硬要他照著父親的意思做。

類似不良的親子關係屢見不鮮,即使當時不出事,長大後可能影響下一代,或是朋友、同事,大人豈能不慎。就讓我們一起努力終結家庭暴力,給孩子安全快樂的成長空間吧!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