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地殼結構
世界大部分的強烈地震都發生於地殼板塊邊緣。香港位於歐亞板塊內,而並非處於板塊邊緣。著名的環太平洋地震帶位於歐亞及太平洋板塊的邊界並貫穿日本、台灣及菲律賓。香港距離這條活躍地震帶亦較遠,最近的地方約600公里。因此,本港發生大地震的機會很微。
香港的地震風險
根據最新的研究資料,烈度為V度(五度)或以上的復發週期約15至20年,烈度為VII度(七度)或以上的復發週期約350至400年。
香港有感地震數目的趨勢
近年香港有感地震的數目沒有明顯增加的趨勢。自1979年至今共有51次。首十年期間(1979-1988)有18次,與其後十年(1989-1998)的19次相若。以最近數年計:1996年有3次、1997年有2次、1998年0次,1999年8次,2000年1次,2001年1次,2002年1 次,2003年1次,而2004年(至今)2次。
香港過去地震紀錄
由1874年至今,香港錄得V度(五度)或以上的有感地震有6次。在香港歷史上,只有1918年位於香港東北偏東約300公里的汕頭7.3級地震在本港造成輕微損毀,當時一些建築物的牆壁出現裂痕。這次地震是香港錄得最強的一次,估計達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VI至VII度(六至七度)。
自1979年至今,香港共錄得51次有感地震,平均每年約2次。當中大部分的烈度都是介乎III至IV度(三至四度)。最小的是II度(二度),共有5次,而最大的是V至VI度(五至六度),只有1次。
這些地震的震中位置大部分都在香港境外,如廣東省的河源和陽江、台灣、菲律賓和北部灣等。
自1979年以來,震中位於本港境內的地震有6次:1983年在米埔(1次),1982年(2次)及1995年(3次)在大嶼山東部離岸海域。這些境內地震引起的振動均屬輕微,烈度在V度(五度)以下。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