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1.產後大出血
產後大出血分為2種,24小時內的大出血為立即性的大出血,若運媽咪在生產完後流血超過500c.c以上(如:超過2瓶樂利包的飲料)就是產後大出血。而立即的處置護理就是第一時間對子宮加以按摩,這個動作很多媽咪不能接受,因為大多的孕媽咪都會感到非常疼痛。當胎盤分娩出來後,等待醫師清乾淨媽咪的血塊之後,醫師大多會立即的按摩媽咪的子宮,在第一時間將子宮收縮回覆到較好的情況。一般來說,當失血量超過500c.c時,醫師會要先評估媽咪的血液狀況,查看血紅素多少,再決定是否需要輸血。評估的項目不只是血紅素而已,有時候更要觀察媽咪的心跳
速率、血壓是否有向下降,有可能需要多做評估,才能知道該如何立即處理。
疾病2.產後子宮感染
又稱為子宮內膜炎,是一種細菌侵入子宮內膜、子宮肌層的感染,其中發燒是診斷產後子宮感染最重要的條件。而產後子宮感染最顯著的危險因子是好發於剖腹產後的孕婦。醫師在產後會評估「惡露」的味道、顏色,狀況不好的媽咪在產後還排出膿水,就代表子宮有遭受到感染。解決的辦法有利用真空吸引的方式,將裡面的髒東西(如:血水)吸出來,在治療方面,輕微病例以口服抗生素即可,大多數的病人會在短內改善。但是,醫師在操作真空吸引其實要小心,在生產完後子宮其實是非常脆弱的,若是力道沒控制好很容易破掉,一旦子宮破掉就會對媽咪的健康產生危險,並帶其它的後遺症。
疾病3.子宮復舊不全
子宮收縮不好也會導致產後大出血,原因有很多:子宮的收縮與梭復能力不好,造成子宮無力,嚴重時也會造成失血。
疾病4.產後晚期出血
產後24小時後~1星期內的大出血為延遲性產後大出血。延遲性產後大出血大多都是子宮受到感染,而立即的處置護理就是第一時間對子宮加以按摩並且給予抗生素治療,若已經回家休息的媽咪應回診醫院做治療,告知醫師出血的時間及和出血量,並進行全身及腹部檢查,必要時要進行陰道檢查。
疾病5.泌尿道異常
孕婦的泌尿系統遭受到感染的比率都比較高,大多原因是因為胎兒出生時的擠壓,造成解尿困難或是無感覺解尿,嚴重時會引起尿失禁。有時候無痛分娩的同時,也會讓媽咪想要排尿的感覺流失掉,導致產後尿液留在裡面,造成尿道感染。若是不重清潔,細菌也容易在陰道與尿道間產生交叉感染經尿道進入膀胱,引發感染機率就會大幅增加。有的媽咪產後全身水腫,因而造成解尿困難,媽咪在產後因為擔心解尿疼痛而不去上廁所,將尿液滯留在膀胱裡,就會產生尿道感染,一整個泌尿系統都會遭受到細菌的牽連喔。
疾病6.乳腺炎
乳腺炎是乳房細菌感染,大多發生在哺乳的媽咪,屬於非常常見的一項產後併發症。當乳房阻塞,造成奶水滯留在某地方,皮膚裡又有些細菌會沿著乳腺裡流動,就會造成細菌感染。乳腺炎有以下幾個症狀:發燒、乳房局部疼痛、摸到硬塊等。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將阻塞的地方給予排空,醫師在診斷後給予適當的抗生素治療,透過哺餵跟按摩可預防阻塞情形。
疾病7.羊水栓塞
醫師最擔心的就是在生產期間遇到羊水栓塞,雖然比率並不高(萬分之一),但是羊水栓塞是屬緊急的狀況,一旦發生後將很難去處理,嚴重時會在短時間致命。
羊水裡有胎水、胎毛、胎脂,若洋水跑到血管理,就會啟動媽咪的凝血因子因而造成一系列劇烈的反應,而在大血管形成血塊會堵到心臟,就是羊水栓塞。羊水栓塞很難去預防,若本身有凝血異常的疾病,又屬高危險群及其它的血液疾病或是內科疾病,應在懷孕期間儘早先與醫師溝通,讓醫師了解媽咪的自我健康情形才是。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