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代的港童,都是家中「金笸籮」,但家長過分保護,令孩子缺乏抗逆力,甚至出現情緒病。心理學家指,有初小生因父母過分緊張成績,連跑跑跳跳都怕他受傷喝止,結果令他常感焦慮,稍遇挫折便將頭撞向梳化自毀、聲言想死;亦有在溫室長大的中學生,課外活動不如意便界手宣洩。
專家提醒父母放心讓小孩「撞板」,鼓勵跌倒後自己爬起來,貼身服侍、溺愛縱容只會令子女遇上問題逃避。
專家提醒放心讓小孩撞板
一名教育界人士慨歎,現今不少學生連半點挫折也受不起:「有中二女生,自小獲家人呵護備至,竟然只因為參加制服團隊的年資不被計算,便手發洩。」
全人發展中心心理學家趙逸思亦稱,該中心早前接獲一對中產家長求助,指兒子年僅6、7歲便說想死,又常撞頭向梳化自毀:「姐姐成績和課外活動都很出色,男孩比較下,就覺得自己很沒用,加上被同學取笑,於是想傷害自己。」
其實,該男孩並非長期被同學欺凌,只是於流感高峰期期間,應父母的要求戴口罩上學,遭同學取笑是豬流感患者而已。
遇上挫折時不堪一擊,未必是該男孩出問題,而是父母過分緊張和保護所致。趙稱:「若做錯功課,爸爸便很緊張,問為何這都不懂,每次都令男孩心頭一顫……外出時只要跳一下,爸爸又立刻大喝『小心』,結果男孩很怕獨個處事、怕會闖禍。」
要風得風真實社交易挫敗
她又稱,父母過度保護令男孩開始有焦慮徵狀,亦傾向將小事放大:「將來他遇上更大逆境,就會覺得天要塌下來……若內心抑壓長期得不到宣洩,日後有朋友手,他亦會較傾向跟隨。」
中心花了大半年跟進該個案,教導男孩不再傷害自己,改為透過深呼吸等宣洩情緒,並學習欣賞自己的長處,接納及改進短處,將別人的取笑視為激勵等。
更核心的,是教父母改變緊張大師作風:「孩子跌倒了,就溫和地叫他自己站起來;應放手讓小孩闖禍和撞板,再反思該如何面對,從中肯定自己的解難能力。」
除了過度緊張及保護,家長動輒代子女投訴學校、以物質滿足孩子,亦令他們以為事事有父母出頭、缺乏自我保護能力。趙稱:「小孩要風得風,長大後在真實社交環境中發現,別人不會為自己奉上一切時,就會感到很挫敗!」
中三生怕搭升降機需母親陪同
事實上,孩子被過度保護至沒有自理及解難能力,與情緒病是互為影響。香港健康情緒中心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指,欠自理能力的兒童,進入學校後,開始發現很多事情別人做到,自己卻做不到,自我形象及自信心變得低落,因而不想社交,容易患上社交焦慮症 ;而本身有焦慮症的學童,會怕鬼怕黑,不願獨立,連自己與朋友外出也不肯。
「有中三學生連自己乘電梯也不敢,每日要由母親陪同,直至上車為止。」她指出,這些孩子抗逆力減低,自殺危機亦會較高,「因為將來他們連失戀及工作壓力也不懂面對。」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