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上課時不集中,經常不自控,令家長和教師十分頭痛,更以為他們是「百厭」,但其實這些兒童可能是患「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本港一項調查發現,3至16歲的小朋友,有九成曾出現「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的徵狀。
兒童青少年心理與精神科學會聯同教協和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協會合作,在今年7月至8月期間,進行了一項調查,訪問了505位在職教師及500位子女介乎3至16歲的家長。
結果發現,本港兒童出現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或自制力不足的徵狀比率甚高,有86%的受訪家長和97%的教師表示,小朋友出現該徵狀,當中包括「容易受環境或事情影響而分心」、「難以長時間專注於一件事情上」、「多言」以及「問題未問完便搶住回答」等。
調查亦問及受訪者,當孩子出現徵狀時的處理方法,近四成認為不用特別處理,只有12%會帶子女求醫。
兒童青少年心理與精神科學會代表暨精神科專科醫生鄧振鵬表示,「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是一種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的疾病,其發病成因未明,但相信與腦遞質失衡及遺傳有關。患者可透過藥物治療和行為治療,改善徵狀。
盧先生的兒子Jason(圖)由幼稚園開始,一直有坐不定及做事不能集中精神的情況,學校的老師偶爾也投訴Jason不能集中精神上課,同時並經常忘記交功課和漏帶文具、課本等,因而影響學習。
盧先生曾帶同Jason求醫,當時護士直指盧先生「唔識教仔」。直到Jason升上小三作學童保健身體檢查時,轉介至專科作進一步跟進,經過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的評估,發現Jason患上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接受治療後,Jason由不能專注上課到可「坐定聽書」,恢復了「自主」能力。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