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的霍太,左邊乳頭和乳暈位置時常紅腫、甩皮及痕癢,情況持續了一年。她一直以為是皮膚敏感,又懷疑是濕疹,但搽了不少醫敏感或濕疹的藥膏都未見改善。最後她看醫生後,才證實患了罕見的「柏哲氏病」,是乳癌病變的一種,腫瘤已長至2厘米,最後要將左邊乳房整個切除。
「柏哲氏病」通常只會出現在一邊乳房,不會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患處會出現紅腫痕癢,狀似濕疹。
羅嘉寶醫生指,部分孕婦受荷爾蒙影響下,較易患乳癌或柏哲氏病。「她們可暫時接受化療或電療穩定病情,待嬰兒出生後立即做切除手術,徹底清除癌細胞。」
「柏哲氏病」是因為癌細胞經乳腺管侵蝕乳頭,而出現紅腫潰爛、不明分泌物及鱗狀皮屑剝落。患處呈凹陷狀,無法癒合。病情會不斷惡化,但不會擴散至其他器官。
外科專科醫生羅嘉寶表示:「『柏哲氏病』是早期乳癌的其中一個徵狀。每年香港有2,300多人患乳癌,約1%至4%患者屬於這病。患者一般超過50歲。因病徵極似濕疹,加上病人對這病認識不多,往往像霍太般產生誤解而延醫,最終弄致乳頭潰爛。」
癌細胞會經乳腺管入侵乳頭,令其潰爛發炎。
柏哲氏病vs 濕疹
單邊乳頭感染是警號
羅醫生提醒女士們,若發現一邊乳房出現如濕疹的徵狀,而且連帶乳頭都受到感染,便要求醫。「病人會接受乳房X 光造影及超聲波檢查,或者抽組織化驗。
「若證實乳頭有癌細胞,因乳頭組織已受破壞,好難做到保留乳頭手術。而且若只是切除腫瘤,未必能清除肉眼看不到的癌細胞,復發風險很大,因此即使腫瘤只有幾毫米,大部分患者仍要切除整個乳房,以減低乳癌復發的機會。」
現時90%的乳癌患者是自己最先發覺問題的,故羅醫生建議女士們應定期自我檢查乳房,而檢查最好選在經期剛結束後。若月經不規則或已停經者,則可固定在每月同一天做檢查,觸檢乳房是否有硬塊、皮膚凹陷或其他異常改變等。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