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會增加泌尿道感染機會
懷孕後,擴大的子宮會壓迫泌尿系統,因此,「頻尿」是孕媽咪感受到的第一個泌尿系統的改變,但除了這個外顯的症狀,其他體內受荷爾蒙影響的改變也正悄悄發酵作用著,各種因素交乘影響,延長了尿液積存在體內的時間,如此便會提升細菌感染的風險,以下3種因素便是提升孕期泌尿道感染的主因:
憋尿
孕婦因膀胱受子宮擠壓而產生頻尿的現象,但有部分孕媽咪有憋尿的習慣,當尿液存在體內較久的時間,也就等同將細菌留在體內,容易引起泌尿道發炎。
排尿不順
進入孕期後,體內的黃體素會抑制膀胱收縮,輸尿管平滑肌也會相對較為鬆弛,因而阻礙排尿,造成尿液滯留,尿液滯留和孕期常見的頻尿現象似乎產生了矛盾,頻尿的確是孕婦常有的現象,但是有尿意後,卻可能因為上述生理因素解不出小便,這就是排尿困難。因為荷爾蒙的影響,膀胱收縮受到抑制,且輸尿管平滑肌鬆弛,會導致排尿不順,如此也會延長尿液在體內的時間,等同於憋尿,細菌同樣會蓄積在體內。
陰道分泌物增多
孕期分泌物增多,若是沒有保持陰部乾燥,容易導致細菌滋長,一旦細菌進入尿道也會造成泌尿道發炎。正常的分泌物應為白色無味,若是分泌物成為乳白色或黃綠色,有怪味且外陰部搔癢時,就有可能為陰道感染,建議就醫確診,以免陰道的細菌也進入尿道,同時造成泌尿道感染。
女性3大泌尿道發炎疾病
女性因為生理構造關係,且孕期後受子宮壓迫,使得泌尿道容易感染,泌尿道屬逆行感染,一旦細菌沿著尿道往內滋生,就容易引起泌尿道各部位的感染。根據感染部位可分為下泌尿道感染,包含膀胱炎及尿道炎,而上泌尿道感染即為腎盂腎炎。
尿道炎
尿道炎顧名思義即是細菌存在於尿道中造成的發炎,細菌主要是經由尿道口進入,發炎後會有頻尿、解尿疼痛、小便灼熱等症狀,若是初期沒有留意,細菌可能繼續往內跑,若是進入膀胱腎臟,就會引起嚴重的腎盂腎炎。若解尿時有上述症狀,就應就醫治療,醫院會進一步做尿液的檢驗分析。
孕婦仍能服用一些安全藥物,一般針對尿道發炎會投予抗生素的治療,一個療程約1~2周,正常情況一個療程後就改善,同時也要遵守醫囑,多喝水、少憋尿,才能加速復原。
膀胱炎
膀胱炎的主要症狀和尿道炎相似,但是灼熱感和頻尿會更為明顯,小便疼痛也會較為明顯,細菌主要是經由尿道後再進入膀胱造成發炎,由於女性尿道較短,便容易經由尿道進入膀胱,因此,只要小便刺痛或下腹部有疼痛感就應及早就醫,其治療方式和尿道炎相同。下泌尿道感染雖不會對胎兒和母體造成威脅,但卻會引發其他不適症狀,且為了避免細菌逆行至腎臟,孕媽咪應及早治療。
腎盂腎炎
腎盂腎炎已屬較嚴重的泌尿道感染,細菌已經沿著尿道經膀胱進入腎臟,會合併其他全身性的症狀,像是腰痠背痛、發燒、頭暈或感到噁心嘔吐,但卻不一定會有頻尿和排尿疼痛的症狀,因此也容易被忽略或誤診為一般感冒。嚴重的腎盂腎炎可能誘發早產、胎兒生長遲緩,根據過去研究顯示,出生的胎兒體重也會較輕,孕媽咪也可能引發全身性的敗血症,因此,絕不可輕忽泌尿道感染,以免細菌不斷逆行侵入腎臟對胎兒和媽咪造成威脅。
腎盂腎炎的治療也以抗生素為主,但若是注射抗生素治療24~48小時後,孕婦仍為退燒,就必須檢查泌尿系統是否有構造異常之處。
保養預防‧拒絕祕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雖非嚴重疾病,但若不及早治療,情況嚴重時會引發嚴重的腎盂腎炎,孕媽咪不可不慎!
按時解尿
孕婦有頻尿的現象,但卻又常常發生解不出來的窘況,可不能因此而憋尿,孕媽咪每隔2~3小時就到廁所解尿一次,以維持膀胱尿液的排空。
多喝水
多喝水可加速尿液排空,尿液不會積存在體內太久,便可減緩細菌在體內蓄積的時間,也能利用尿液循環的道理將細菌沖散。此外,當日流汗量多時,代表水分從尿液出來的較少,也應多喝水以維持尿量。若是當日尿量和平常比較有減少的情況,就應多喝水來增加尿量。
少用護墊
孕期分泌物增多,不少媽咪有使用護墊的習慣,但是護墊卻也容易滋生細菌,細菌會進一步沿著尿道上行造成泌尿道感染。許多孕媽咪認為使用護墊就可維持乾爽,實際上卻反而造成細菌的溫床,因此,建議孕媽咪應勤換內褲,並且選擇棉質透氣的內褲,以維持陰部乾燥的環境,才能真正避免細菌滋生。
食用酸性食物
酸性食物可維持泌尿系統的酸性,同時預防細菌堆積,一般最常飲用蔓越莓汁來改善或避免泌尿道發炎的情況,但仍須配合多喝水及常排尿。
遵醫囑
細菌感染大多是投予抗生素的治療,因此一定要遵照醫囑服用藥物,以免體內產生抗藥性。切勿自行到藥局買藥,以免不安全的藥物傷害胎兒。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