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風的相關資料
心房顫動患者自行停藥,幾日後便中風
突然而來的中風令人防不勝防,但有些中風的根源來自心臟問題,可透過用藥或手術等治療減低血栓形成的風險,惟部分病人卻輕視危機,既抗拒做手術,又會自行停藥,結果令中風來襲。中風通常發生在年紀較大的人士身上,但四十多歲的李先生也成為中風的一員。他早兩年 ...
膽固醇超標27歲女眼中風
港人患上三高(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很普遍,但很多人未必注意三高與視力的關係。眼科醫生指,三高是引致俗稱「眼中風」的視網膜血管栓塞元兇,導致視力模糊及視野缺損。雖然中年人較多患上此病,但近年亦有年輕個案,有27歲體形纖瘦、膽固醇超標不自知的女 ...
嚴控膽固醇及血糖,缺血中風復發率降至14%
缺血性中風的其中一個成因是髗內血管粥樣硬化,即腦內的血管壁變厚、微栓子增加,令血管栓塞。以往醫學研究數據指,復發率可高達23%;不過,中大醫學院發現,病人在病發後初期,服用一種以上抗血小板藥物,以及控制膽固醇、血糖至比正常人更嚴格的標準的話,復發率可 ...
「三高」易致眼中風,嚴重恐盲
隨著「三高」(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人士增加及年輕化,令可致盲的眼中風亦有年輕化趨勢。有醫生估計,未來10年,每天會有20個眼中風病例。除了「三高」屬高危,亦有年輕女子因長服避孕丸眼中風。60多歲的梁先生,本身有高血壓及高膽固醇,2012年某天早上起身時 ...
中風病人趨年輕化,40至50歲數目10年增半
港人生活習慣不良,令中風病人愈趨年輕化,有醫生表示,40至50歲病發病人數目比10年前增加一半,亦有醫生指,見過最年輕病人只有30多歲。有53歲女病人突然中風,右邊癱瘓,以為「好唔番,下半世在老人院過」,被轉介往瑪嘉烈賽馬會腦神經綜合復康中心後,5個月內右手活 ...
按摩亂啪頸可致中風
頸梗膊痛甚難捱,上班族會求助於按摩師。但神經外科專科醫生鄭建明指,光顧按摩服務要小心,勿讓按摩師進行過份激烈動作,如「啪頸」及「拉頸」等,否則可能引致頸椎血管撕裂,嚴重時可導致中風。
頸部受衝擊容易受傷,車輛行駛時突然加速或減速,頸部也有機會受 ...
新薄血藥降中風風險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內科繫心臟科團隊,調查8,700名平均年齡79.5歲的華人房顫患者,結果發現,沒服任何藥物或服阿士匹靈患者,每年中風率達10.38%及7.95%;服傳統抗凝血藥華法林,發病率介乎3.1%至7.34%;若轉服新式薄血藥,中風機率則降至2.24%。
此外,新式薄血藥患者每年 ...
忽然心跳加速須提防房顫患者中風率高五倍
年紀漸長,偶有心悸或氣促不能忽視,隨時是患上心房顫動(下稱房顫)病徵。心臟科醫生指出,本港約1%人患有房顫,雖然大部份為長者,但也有年輕人病例,由於患者中風危機較一般人高出五倍,確診者需服用抗凝血藥預防中風。惟現時有兩成病人是在中風後才發現患病,故提 ...
突劇烈頭痛、嘔吐要小心年輕中風多因爆血管瘤
全球每六人便有一人曾經中風,約8至10%患者年齡低於四十五歲,屬年輕中風者。腦神經科專科醫生袁孟豪表示,年輕中風者大多屬於出血性中風,當中佔45%患者更因遺傳性腦血管瘤爆破所致,死亡率高達五成。此外,工作壓力引起的高血壓、以及按摩導致血管內壁撕裂等 ...
年輕中風多因血管瘤爆破
全球每六人便有一人曾經中風,約8至10%患者年齡低於四十五歲,屬年輕中風者。腦神經科專科醫生袁孟豪表示,年輕中風者大多屬於出血性中風,當中佔45%患者更因遺傳性腦血管瘤爆破所致,死亡率高達五成。此外,工作壓力引起的高血壓、以及按摩導致血管內壁撕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