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餵哺好處多,但新手媽媽要注意「唔上奶」問題,或嬰兒的啜奶力不足,均會影響母乳吸收,或會令初生嬰兒出現小便不足、黃疸等脫水症狀,嚴重會影響智力發展。兒科醫生建議媽媽須留意幼嬰的換片次數、會否經常哭喊,或有「口擘擘」等肚餓表現,必要時或需飲用奶粉輔助。
記者:梁麗兒
兒科專科醫生譚婉珊表示,母乳餵哺日漸普及,以往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工作期間,每星期都接獲5至6宗初生嬰兒因奶水不足導致脫水的入院個案,部份情況嚴重須入住初生嬰兒深切治療病房(NICU)搶救,數字比4、5年前每月才有1、2宗為多。求診嬰兒一般只有2至5日大,多數出現黃疸如眼黃、面黃或因脫水致輕微發燒等症狀,家長多數不知道嬰兒因奶水不足而脫水,經檢查包括量度有否異常輕磅、小便不足等,才發現有10%至20%脫水現象。
譚婉珊指嬰兒脫水會有小便量少、黃疸等症狀。何頴賢攝
尿少口擘擘是警號
譚指嬰兒脫水可大可小,威院每月約有3、4名嬰兒因脫水導致血液濃度高及黃疸嚴重,須接受換血治療,換走含膽黃素的血液。黃疸若沒接受適當治療會影響嬰兒日後的聽覺、智力及活動能力。血鈉過高同樣是另一個脫水帶來的問題,可令嬰兒腦抽筋、手腳抽搐,嚴重可影響智力發展。過往曾有媽媽堅拒為嬰兒補奶粉,最後因奶水不足,嬰兒嚴重脫水出現四肢抽搐、「反白眼」症狀,要送院求醫。
媽媽要知道嬰兒有否脫水,觀察尿片情況及換片次數是關鍵。譚稱,嬰兒身體水份不足,小便量會減少。一般情況下,出生首日約須換1至2條尿片、第2日換2至3條、第3日換4條,至第7日大概換7至8條尿片,建議每次濕片便換,有助觀察有否小便及尿量。
若換片次數不足,或尿片有橙色尿跡(代表尿液濃度高),反映小便量不足。同時,嬰兒經常喊、「口擘擘」或家長將手指放嬰兒嘴邊「會追住大人手指」,統統也是肚餓表現,可能與奶水不足有關。
吸啜力差可試杯餵
譚建議家長為脫水嬰兒補奶,如每次餵母乳後,都補充約1安士奶粉,直至嬰兒無脫水為止。惟不少家長擔心嬰兒開始飲奶粉就會不吃母乳,「嬰兒食母乳要自己吸啜,但飲奶粉就可以用奶嘴,唔使用力吸,所以佢哋只係鍾意用奶嘴,媽咪可嘗試cup-feeding(用杯餵奶)」。她建議用餵奶杯或以奶樽蓋盛奶,讓嬰兒以「慢慢舔」的方式飲奶。
若只是輕微脫水又有黃疸,可按醫生建議在家照燈,例如租用黃疸燈毛氈,既免除留院照燈的不便,又可增加媽媽與嬰兒埋身餵奶機會,加快幫助上奶,但脫水嚴重的嬰兒則不宜在家照燈。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from:
http://hk.apple.nextmedia ... 160805/19723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