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癌主要由紫外線引起,近十年本港皮膚癌發病數字激增73%,當中黑色素瘤更升110%。專科醫生指,黑色素瘤難發現、生長迅速且死亡率高,如發現身體部位有異常應立即求醫。皮膚癌可分為基底細胞瘤、鱗狀細胞瘤及黑色素瘤。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梁廣泉指黑色素瘤患者皮膚最初會冒出新斑點,或原有斑點或痣在面積或顏色等有變,易忽略。
本港黑色素瘤患者中,兩成屬45歲以下。「大部分亞洲人黑色素瘤出現在手腳掌、指甲床、鼻腔等。」梁指其死亡率是皮膚癌中最高,五年存活率不足五成;三分一黑色素瘤每月可增大0.5毫米,部分少於0.5毫米卻已蝕入真皮層。梁說:「一般放射或化學治療對黑色素瘤難起大作用,如傳統化療藥達卡巴嗪(Dacarbazine),對94%的BRAF基因突變黑色素瘤病人無效,患者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僅1.6個月。」他指近年引入的標靶治療則針對基因變異的黑色素瘤,研究顯示使用口服標靶藥維莫非尼(Vemurafenib)的存活期中位數達13.6個月。
一名48歲工程師去年發現左腳板底有黑點,半年未癒,後確診黑色素瘤,當時已轉移至大腿內側淋巴,需切除兩隻腳趾及受影響淋巴,並接受放射治療,但五個月後擴散至肝臟,確定為BRAF基因突變,服維莫非尼後,病情受控達半年。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