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至9月是食物中毒高峰期,壽司和刺身都是主要元兇。本報抽查市面上16間有外賣壽司刺身或手卷的店舖,4間店舖凍櫃顯示溫度高於安全儲存攝氏4度,包括百佳超市最高錄得15.4度,而外賣壽司店「爭鮮」錄得13至14度,且維時最少一小時。
專家警告,10度以上是所有致病菌極速滋生的最佳溫度,增加食物中毒風險。本報上週四抽查16間有售刺身壽司或手卷的店舖,其中4間凍櫃顯示溫度高於食安中心要求的攝氏4度,包括兩間百佳和兩間爭鮮,最高是百佳藍田滙景廣場店錄得15.4度,其次是爭鮮藍田店的13度。記者手摸凍櫃感覺冰凍,若沒留意溫度計,未必察覺不夠凍,但部分壽司盒內明顯有倒汗水。
記者同日下午再於爭鮮藍田店觀察,凍櫃溫度仍然維持在13至14度,長達一小時。至於百佳滙景廣場店,凍櫃溫度則回落至零下1.3度。百佳及爭鮮回應均表示,壽司雪櫃設有自動融雪系統,融雪系統運作時,雪櫃的溫度會較高。百佳稱已即時檢查相關店舖的壽司櫃,而其運作一切正常。爭鮮營運經理蕭先生指,雪櫃每20至30分鐘融雪一次,當中有兩至三分鐘維持在4度以上,職員會時刻注意雪櫃溫度,若溫度高於4度,會拉下膠簾。
他又指,由於分店位於不同地方,如街上或商場內,所以雪櫃溫度差異各有不同,關鍵是雪櫃溫度的持續性,在合理範圍則不會有太大問題。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胡釗逸教授指出,在攝氏10度以上的溫度下,所有致病細菌都能繁殖,增加食物中毒風險;但要視乎有關溫度維持多久,若時間短則未必有事。
有壽司凍櫃供應商指,凍櫃即使融雪也只是很短時間,融雪時溫度提升多少,亦視乎型號而定。不過,中大微生物學系教授葉碧瑤質疑,若將壽司存放於15.4度的雪櫃,倒不如索性放在室溫。「一般店舖開了空調,室溫只是20度,和15.4度差不多。」
她提醒,壽司盒內有倒汗水,顯示濕度增加,有利細菌繁殖,進食含致病菌的食物會腹瀉。有食客得悉外賣刺身壽司凍櫃溫度不達標後,表示會停止購買,轉為光顧日本料理店堂食刺身壽司以策安全;但也有人表示不怕,相信吃了也沒問題。
食環署接獲本報查詢後,翌日巡查涉事4間店舖,發現有關店舖衞生情況理想,存放壽司和刺身雪櫃的溫度保持在攝氏4度或以下。署方亦已提醒店舖負責人需時刻留意儲存壽司和刺身雪櫃的溫度,以保障食物安全及衞生。食環署規定,獲批准出售壽司和刺身店舖的持牌條件之一,是要確保壽司和刺身存放於溫度攝氏0度至4度之間的雪櫃內,並須與其他食物分隔,違者會被警告或吊銷牌照。
立法會議員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成員黃碧雲批評,食環署的角色十分被動,要靠市民舉報才巡查檢控,建議食環署增派人手巡查壽司櫃溫度。但該委員會主席張宇人則認為,業界一直都知道溫度儲存指引,相信他們為了商譽,都願意遵守法例。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