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資訊分享] 你對孩子的教養方式走極端了嗎?

孩子出生後,家對於他來說是最溫暖的地方,爸爸媽媽也就是在家裡對他最重要的人。孩子的成長教育也是從父母身邊開始,那麼,父母你們是用哪種教養方式來對待孩子呢?

我們對於兒童有兩種極端的心理,都於兒童有害。一是忽視;二是期望太切。忽視則任其象茅草樣自生自滅,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長,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教導是解除兒童痛苦增進兒童幸福之正確路線。

父母現在所用的教養方式,有的對孩子成長有利,有的卻是對孩子成長無益。

我們先來看看忽視型的方式吧。

從字面上看大家可能也會多少理解一些。具體來來說,父母用忽視類型的方式多數是對孩子缺乏最基本的關注和瞭解,有的父母忙於工作,把孩子交給保姆或是老人帶,父母不瞭解孩子的喜好、不明白孩子為什麼開心和難過、不懂孩子的內心渴望和需求,當然了似乎父母對孩子自身也沒有太多太高的要求。

一家人看似是在一個家庭中生活,但是實際上互相缺乏關愛和互動。因為從小需要注重對孩子的陪伴、溝通,爸爸媽媽都很難做到,父母更多的是沉浸在自己的事情當中。他們沒有耐心和精力培養孩子的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

正因為如此,在忽視型父母的教育方式之下的孩子容易形成自我為中心的點,也很難站到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對生活和周圍的人、事、物也缺乏一定的熱情和積極的態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容易產生行為問題,所以,這樣的教養方式不可取,寶爸寶媽要注意呢。

其次,溺愛型的方式也是最常見的。

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的狀態,加上雙方老人,一大家子人圍著一個孩子轉。目的只有一個希望孩子好,所以呈現出的更多是包辦代替的狀態。

因此,從小沒有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的意識,比如都上幼兒園了,回家還追著孩子喂飯、穿鞋、抱著哄睡等;孩子想要什麼今天剛張口,老人疼愛孩子明天就給買回來;與小朋友發生不愉快,父母肯定是維護自己的孩子,親子出面解決問題;這樣的情景生活中很常見。

所以,在溺愛型的家庭下,孩子不但生活自理能力差,而且容易形成自私的習慣。這樣的長此以往,孩子長大依賴性更強,受挫能力弱,很多問題難以面對和解決,到那時候父母可就後悔當初了。

父母怎麼做才是最合適的呢?

當然了還有其他的教養方式,比如權威型、專制型等。看到這裡可能大家會有疑問,到底是哪種方式更合適呢?

其實,寶爸寶媽在日常生活中不像上面說到的那樣過於走極端,而是能夠把握適度,對孩子關注愛護的同時也有要求和規則;好的言行鼓勵肯定,不當之處也要教育和批評;最重要的是父母對於孩子的尊重,當我們能做到這些的時候,可能父母的實際行動更勝過言語教育,孩子也更受用。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