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是開門七件事之一,它不只是為食物調味,當中的鈉質也是身體不可或缺的元素,但過量卻也會對健康構成壞影響。常用的粗鹽幼鹽之外,近年海鹽、岩鹽等天然鹽備受力捧,這些鹽又是否更健康?
市面的鹽有不同的種類,有粗有幼,平的只要數元便有一大包,貴的則可高達數千元一小塊。
營養師伍雅芬解釋,海鹽是海水自然風乾生曬而成,而岩鹽則是億萬年前海水在高山地區形成的鹽結晶,它們會含有多一些天然的礦物質,容易被人體吸收,味道也會較鮮。至於普通餐桌鹽則以海水為原料於工廠精製而成,所以鈉含量會較高。
事實上,所有鹽的成分主要都是氯化鈉,而攝取鈉太多對健康並不是好事。伍雅芬稱,過量的鈉質可加重腎臟負荷,引致高血壓、水腫、骨質疏鬆症等狀況出現;惟身體不能沒有鈉,否則身體便不能平衡身體水份,神經傳導和肌肉收縮都會受到影響。
怕多鹽會引致鈉質太多,用低鈉鹽又有其他的考慮。伍雅芬稱,低鈉鹽多是將部分氯化鈉以氯化鉀取代,因此又稱為「鉀鹽」,此類鹽適合中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患者等使用,但高鉀藥物服用者、腎功能不全、高血鉀患者在使用前需諮詢醫生的意見,而部分心臟病患者也不宜食用鉀鹽,原因是鉀可增加心臟負荷,濫用可能引起猝死。
少落鹽又是否可以避免攝取過量鈉?其實除了食鹽外,很多食物都含有大量鈉質。
伍雅芬指出,調味品如醬油、味精等都含有鈉,而罐頭及各種加工品更是高鈉陷阱,因為這些食物在加工過程中都加入了鹽或一些含鈉的食品添加物。另外,有些食物含鈉較高但容易為人忽略,如麵線、油麵、鹹甜蜜餞、鹹甜餅乾等,原因是這些食物都添加了含鈉量極高的鹼、蘇打、發粉或鹽。至於紫菜、海帶、蠶豆等也含有較多鈉,故不宜大量食用。
謹慎選擇食物之外,煮食時多留意一下,加上一點心思,便可減少用鹽量,避免自己及家人攝取過量鈉質。
伍雅芬稱,烹調時可多採用黃糖、果醋、黑醋、蔥、薑、蒜、八角、花椒、肉桂、檸檬汁等作調味料,或以蒸、燉、烤等方式來保持肉類的鮮味,這樣就毋須放太多調味也很可口,但辣椒、胡椒、咖喱粉等則宜少用。而配搭不同種類的新鮮材料也可增加食物的味道,例如番茄豬扒、洋蔥炒牛肉等。
她說,很多人以為長時間燉煮的食物,濃味是來自鹽和調味料,但其實肉類會慢慢釋出味道,如果一開始便落太多調味反而會過鹹,所以建議儘量少落鹽,控制每一餐用少於三分一茶匙鹽,若覺不夠味才加調味。
世衛建議減鹽量30%
攝取太多鈉對健康會帶來壞影響,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成人每日的鈉攝取量應少於2,000 毫克、即約5 克鹽,並期望在2025 年把食鹽量減低30%。食物安全中心今年便成立了降低香港食物中的鈉和糖國際諮詢委員會,就如何降低市民攝取鹽和糖量提供意見。
營養師伍雅芬指出,要減低鹽攝取量,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選擇以新鮮食材製成的菜式,如菜遠肉片飯、雜錦魚生飯等。
進食時避免撈汁,點餐時最好要求走汁或分開汁上。
吃浸湯的菜式時,避免喝下剩餘的湯。
避免喝街外的湯,如例湯、餐湯。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