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不少家長都會帶子女學游泳。然而個多月下來,不論是孩子或是自身,部分卻游出一些皮膚徵狀……事實常出入泳池的確容易誘發皮膚敏感、香港腳及病毒疣,惟有小心防範做好自保準備,你跟孩子才可安心暢泳。人人都知,泳池水會以氯氣消毒殺菌,而這種外來刺激化學物,對於本身有濕疹底的患者,便有可能引發皮膚敏感。皮膚科專科醫生何家強解釋:「正常皮膚結構接觸氯氣,一般不會有問題,除非患有濕疹、短時間內曾曬傷、曾進行激光或果酸換膚者,因相對皮膚都較薄較易敏感,才有可能受到刺激造成皮膚敏感,出現皮膚紅痕腫及少許赤痛等反應。」
據估計,香港約20%兒童患有濕疹,而持續至成人階段的個案整體也有5%-10%。「事實做游水運動適量接觸陽光(紫外線),對濕疹皮膚是有好處的,但因為泳池水的氯氣愈接觸得久愈易引發敏感,故要提醒自己需縮短接觸氯氣的時間,每30 至45 分鐘應上水去更衣室用清水沖一沖身,沖走皮膚上的氯氣,這樣相對可減低皮膚敏感的機會。」
游水容易惹來腳癬(香港腳)上身,很多人都以為是沒穿拖鞋出入地濕路滑的泳池邊和更衣室,咁得咁蹺踩中之前某個灰甲或腳癬患者行過後留有真菌的位置,才因而受感染。但何醫生直言這只是其一原因。「臨床所見,大部分香港腳都是生在腳指隙,可想而知這位置兼有濕焗環境及皮屑作為食物的元素,真菌才可在此發難。所以游泳後沒穿拖鞋自保感染真菌,又沒有認真清洗及抹乾腳趾隙,使真菌有機會寄生於此,再經過日常穿鞋熱焗出腳汗,使真菌加快生長,通常過得數週就會出徵狀。」
事實恆常有游泳習慣,又沒穿拖鞋及認真洗抹腳趾隙習慣者,他指最易中招。「視乎感染真菌類別,腳癬可分急性及慢性,急性個案通常都會自知,因為發病會腳痕、起水泡及有腫痛,如延誤處理水泡潰爛,有可能惹來細菌感染,併發蜂窩組織炎蔓延至足部其他位置。而慢性個案則較弔詭,因患者通常已感染一段時間,患者多已不覺得痕癢,但皮膚會持續的乾燥甩皮龜裂,一旦積聚真菌量多,更可能慢慢演變成灰甲等其他皮膚問題。」
跟腳癬的感染途徑相似,泳後赤腳走動也是病毒疣的感染原因。「由於游水時皮膚經常浸水,表皮角質層因而會有少少發脹(即皮膚巢皮變白),專門生在手腳的尋常疣HPV 3 型已然較易入侵。再加上泳池邊多數鋪設地磚,當浸水後皮膚發脹,你赤腳行過或用手按池邊上水,也很有可能刮出破口(破壞了表皮層組織),雖然無損無痛無流血,卻更增加病毒感染風險。」
跟雞眼的磨擦厚皮增生不同,病毒疣徵狀上是無痕無痛無色無味,且會愈惹愈開愈生愈多粒,嚴重會疼痛及發炎。「值得一提的是,腳癬多見於年輕人及成人,但病毒疣卻以兒童患者較常見,原因是兒童抵抗力較差,且表皮層組織相對較薄,故病毒入侵機會較高。」論防病措施,可行方法都是穿拖鞋、認真洗腳及抹腳,但如兒童真的感染病毒疣,一般會先觀察2 至3 個月,因為隨抵抗力成長亦有可能清除病毒,真的不成才建議用外科手術處理,進行簡單的冷凍治療,在患處嘖液態氮凍死病毒後使之自然脫落。
如想減低感染腳癬、病毒疣等的風險,有個習慣一定要改,就是別再避開不踩出入泳池閘口地上的那攤水。原來在不少人眼中以為「很污糟」的這攤水,實質落了消毒劑有消毒作用,所以往返泳池及更衣室時先踩一踩這攤水作消毒,已可減少感染皮膚病的風險。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