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命為父母帶來無限喜悅,惟寶寶提早出生,發育未成熟,健康問題接踵而來。婦產科醫生表示,早產有五大高危因素,除高齡懷孕、懷多胞胎、孕婦有健康問題及曾早產外,還有懷孕期間工時過長。本港早產嬰比例持續上升,相信部份與孕婦工時長有關,其中醫生、護士及教師三行業最高危。
記者:嚴敏慧
早產是指嬰兒在懷孕期的37周前已經出生,若嬰兒在34周前出生,日後的健康問題更大。婦產科專科醫生孫錫鴻表示,早產嬰兒大多會過輕,加上身體機能發育未成熟,夭折率高,如早產嬰夭折率接近20%,而80%夭折的新生嬰兒為早產嬰。即使生存下來,亦會有很多健康問題,如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統毛病、感染、視力及聽力缺陷,甚至腦出血等。
港女遲生育比率大增
2011年數字顯示,34周前出生早產嬰比率約7.2%,37周前出生比率達17%。孫相信,與本港女性遲婚、遲生育,以及婦女懷孕期間仍工作有關。他引述統計處數據,本港女性首次生育年齡中位數,由1981年的25.1歲,推遲至前年的30.5歲;35歲以上女性生育比率,由2001年每千名女性生34.2名嬰兒,增加至前年的67.1名,20至39歲已婚女性勞動比率近七成。
地心吸力令胎兒下墜
孕婦早產常見有五大因素,包括懷多胞胎、孕婦本身先天子宮構造異常、患妊娠高血壓或糖尿病、曾早產、35歲以上高齡懷孕,以及懷孕期間工時過長。曾有研究指,每週工時超過42小時的孕婦,會有額外早產風險。他指,臨床所見,教師、醫生及護士出現早產個案較多,「醫生當值一更都已超過30個鐘」。
沉重工作壓力,亦令早產風險直線上升。他指,壓力過大與孕婦子宮發炎有關,若孕婦出現頻密宮縮,孕婦又繼續工作沒有理會,宮頸變短變鬆,甚至胎膜暴露於陰道中,下體流血及穿羊水,即需生產。至於長期站立者如教師,地心吸力會令胎兒向下墜,增加早產機率。
他建議若屬早產高危孕婦,應與醫生緊密溝通,有需要時應加密產檢次數,在職孕婦應調整作息規律,並要保持心情開朗,工作期間應有適當休息,有需要時應安排提早放產假。
from:
http://hk.apple.nextmedia ... 140529/1873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