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心臟病發作高危期,但真假心絞痛難辨。上班族工作壓力大時會覺得心口「梗住」,媽媽勞氣教仔後覺得「心翳翳」,也有人跑步時感到胸口受壓,哪一種才是心臟病發先兆的心絞痛?心臟科醫生表示,真正的心絞痛其實不是痛,是胸口有壓迫感,多數在運動時發作;壓力或情緒波動時出現的胸口不適未必是心絞痛。
心臟科專科醫生劉柱柏表示,心絞痛是冠心病主要症狀,反映心血管可能被堵塞。常見於患者做運動期間出現,如跑步、行多層樓梯。因運動令心跳加速,增加心臟負荷,如血管不健康,供應心臟血液會不足,心肌缺血缺氧便引發心絞痛。胸口正中間感到如被大石或大力壓住,並同時氣喘,便是心絞痛。
心絞痛病發多持續5至10分鐘,當停止運動,症狀會舒緩。受神經線反射影響,患者或同時會出現左手、頸部甚至牙骹都感痛楚。若心絞痛持續超過30分鐘,隨時心臟病發作,不容忽視。
他表示,經常有市民將胸口痛與心絞痛混淆,懷疑心臟病求診,包括長時間處於壓力,如從事投資、會計等經常趕「deadline」工作人士,間中覺得心口「梗住梗住」;40、50歲婦人被仔女「激親」,情緒受影響致心口痛等,都會懷疑自己患上冠心病,多數檢查後都證實無事,疼痛原因不明,估計與緊張性症狀有關,但若症狀持續,應求診找出原因。
另一種容易混淆症狀為女性間中感到乳房附近有「被拮」感覺,通常持續1、2秒,估計與神經線影響有關,多數也不是心絞痛。他表示,心絞痛多不是一種痛楚,而是「壓迫感」。
市民不容忽視護心,他表示,近日天氣寒冷,冠心病患者避免使用超過40℃的熱水洗澡或浸浴,也不宜浸溫泉,因為熱水會放鬆血管,加快血液流動,增加心臟負荷。此外,市民平日應勤運動,避免吃太多肥膩高鹽食物,多吃蔬菜和燕麥,可減慢脂肪吸收。最近歐洲有大型研究發現,持續四至五年採取「地中海式飲食」,即多吃花生、果仁、魚類、菜、橄欖油及適量飲酒等,可將冠心病風險減低30%,市民不妨試試。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