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消化性潰瘍的病程觀察

消化性潰瘍的病程觀察如何?下面介紹消化性潰瘍的病程觀察:
(一)病情觀察
1.消化性潰瘍的治療效果
該症是一種內科疾病,在有效正規的內科藥物治療下,潰瘍可癒合,不需要外科治療。自H2受體拮抗劑和質子泵抑制劑的出現,幽門螺桿菌的發現及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治療等,使消化性潰瘍的內科治療有了突破性的進展,需要外科治療的潰瘍患者愈來愈少。

2.併發症
較常見的併發症有以下幾種。

(1)出血:消化性潰瘍合併出血佔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半數以上,有部分患者以上消化道出血為首發症狀。出血量的多少與被侵蝕的血管大小有關,只損傷到毛細血管引起滲血,動脈潰破則出血量大且急。內科藥物治療大多有效,有時需緊急行內鏡檢查並進行止血處理,如出血量大,病情急,內科治療不能有效控制病情時,應做急診手術。

(2)穿孔:消化性潰瘍穿孔可引起3種後果:①穿破入腹腔引起瀰漫性腹膜炎,多見於十二指腸球部前壁的潰瘍;②穿孔前已與鄰近的實質性器官如肝、胰、脾等發生粘連(穿透性潰瘍)。多見於十二指腸球部後壁的潰瘍,表現為疼痛規律的改變,臍部右上方有侷限性固定的壓痛及背部放射痛;③穿透入空腔器官形成瘻管。應在穿孔後6~8h作出診斷並及時手術,24h以上則後果惡劣。有約10%患者在穿孔時合併上消化出血。

(3)幽門梗阻:2%~4%的消化性潰瘍患者合併幽門梗阻,主要由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或幽門管潰瘍引起。表現為上腹脹滿不適,餐後疼痛加重,噁心嘔吐,主要為傍晚時嘔吐大量酸腐宿食後症狀可緩解,體檢可發現胃型及腹部振水音陽性。

(4)癌變:少數胃潰瘍患者可發生癌變,癌變率在1%以下。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則幾無癌變。對有長期慢性胃潰瘍病史、特別是年齡在45歲以上的男性患者,症狀規律改變,經正科治療8周而療效不明顯者,伴或不伴糞潛血試驗持續陽性者,應考慮癌變的可能,需及時行胃鏡等進一步檢查。

(二)療效分析及處理
1.預防潰瘍復發的治療措施
消化性潰瘍治療過程中的一個難題是潰瘍的復發問題,復發率可達70%左右。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的潰瘍復發率顯著高於陰性者,所以對幽門螺桿菌陽性的潰瘍患者,應加用有效的抗生素,根除幽門螺桿菌,減少並防止復發。口服維持劑量的抗潰瘍藥物是目前預防潰瘍病復發的主要措施,即潰瘍治癒後繼續服藥半年至1年。常用方法為西咪替丁400mg、雷尼替丁150mg或法莫替丁20mg,每晚睡前服用1次,可使1年復發率降至30%~40%。用奧美拉唑維持治療者可使1年復發率更大幅度地下降。

2.難治性潰瘍的處理
經正規治療後絕大部分患者可以癒合,十二指腸潰瘍需4~6周,胃潰瘍需8周。但仍有5%~10%的消化性潰瘍持續8~12周仍不癒合,這類潰瘍稱為「難治性」或「頑固性」潰瘍。首先應除外胃癌和卓艾綜合症,如不存在上述情況,則需調整胃黏膜保護劑及制酸劑,還要考慮是否存在未控制好的糖尿病或潰瘍合併黴菌感染。如治療效果仍不好的難治性潰瘍,應考慮手術治療。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