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概述沙眼

沙眼是一種傳染性眼部疾病,因患者的眼瞼長出形如沙子的顆粒而得名。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目前全世界沙眼患者為8千萬人,主要見於發展中國家、貧困和農村地區。全世界的失明人士中,約3%是由沙眼導致。

沙眼是由衣原體屬的細菌沙眼衣原體(Chlamydia trachomatis)感染導致,通過患者眼、鼻、喉的分泌物傳播;不及時治療的話可造成失明。

人體感染後的潛伏期為5-14天。之後衣原體在角膜和結膜處生長,造成雙眼結膜充血、結膜乳頭增生、流淚、怕光、疼癢或異物感、眼部分泌物增多、等類似細菌性結膜炎的症狀,多見於上眼瞼。

患者瞼結膜上皮組織的淋巴細胞聚集,形成突出的增生,此為外觀可見的沙樣顆粒。持續感染造成睫毛倒生、結膜結疤,角膜渾濁、眼瞼內翻等症狀,在有些患者身上可導致視力減退甚至失明。感染可以重複進行,最終各病態增生組織被瘢痕代替。

慢性沙眼:可因反覆感染,病程遷延數年至十多年。充血程度雖減輕,但與皮下組織有瀰漫性細胞浸潤,結膜顯污穢肥厚,同時有乳頭增生及濾泡形成(圖1),濾泡大小不等,可顯膠樣,病變以上穹隆及瞼板上緣結膜顯著。同樣病變亦見於下瞼結膜及下穹隆結膜,嚴重者甚至可侵及半月皺壁。

角膜血管翳:它是由角膜緣外正常的毛細血管網,越過角膜緣進入透明角膜,影響視力,並逐漸向瞳孔區發展,伴有細胞浸潤及發展為淺的小潰瘍,痊癒後可形成角膜小面。細胞浸潤嚴重時可形成肥厚的肉樣血管翳。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