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沙眼症狀的病程和預後,因感染輕重與是否反覆感染有所不同。輕者或無反覆感染者,數月可愈,結膜遺留薄瘢或無明顯瘢痕。反覆感染的重症病人,病程可纏綿數年至十多年,慢性病種中,可由其他細菌感染和重複感染時則常呈急性發作。最後廣泛結瘢不再具有傳染性,但有嚴重的併發症和後遺症,常使視力減退,甚至失明。
嬰兒沙眼症狀為了防治沙眼和調查研究的需要,對沙眼有很多臨床分期的方法。我國1979年全國第二屆眼科學術會討論時,重新制定了沙眼的分期:
Ⅰ期——進行期:即活動期,乳頭和濾泡同時並存,上穹隆結膜組織模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
Ⅱ期——退行期:自瘢痕開始出現至大部變為瘢痕。僅殘留少許活動性病變為止。
Ⅲ期——完全結瘢期:活動性病變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無傳染性。
嬰兒沙眼症狀同時還制定了分級的標準:根據活動性病變(乳頭和濾泡)佔上瞼結膜總面積的多少,分為輕(+)、中(++)、重(+++)二級。佔1/3面積以下者為(+),佔1/3~2/3者為(++),佔2/3以上者為(+++)。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