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沙眼啊?
沙眼(trachoma)是由沙眼衣原體(chlamydia)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結膜角膜炎,是致盲眼病之一。因其在瞼結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觀,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沙眼的英文詞trachoma來源於希臘文trachys,也表示粗糙不平的意思。本病病變過程早期結膜有浸潤如乳頭、濾泡增生,同時發生角膜血管翳;晚期由於受累的瞼結膜發生瘢痕,以致眼瞼內翻畸形,加重角膜的損害,可嚴重影響視力甚至造成失明。解放前沙眼在我國是致盲的首要原因。解放後在黨和政府關懷下,對沙眼開展了廣泛的防治,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現在沙眼的發病率已大為降低。從北京順義縣及上海、雲南、陝西等地進行的盲與低視力流行病學抽樣調查(1988)結果中可以看到,上述大部分地區致盲的主要原因是由白內障、青光眼等非感染性疾患所致。但是,雲南省的調查結果顯示,在雲南全省18萬雙眼盲患者中,白內障佔第1位,約8萬人;沙眼及其合併症佔第2位,約3萬人。所以,沙眼在我國致盲原因中所佔的重要地位尚不容忽視。此外,本病在亞非地區不少發展中國家仍是致盲的主要原因。
【診斷】
典型的沙眼,臨床上根據瞼結膜有乳頭和濾泡增生,角膜血管翳及結膜瘢痕的出現,較容易診斷。對早期沙眼的診斷尚有一定困難。有時只能初步診斷為「疑似沙眼」。根據1979年中華醫學會眼科分會的決定,沙眼診斷依據為:①上穹隆部和上瞼板結膜血管模糊充血,乳頭增生或濾泡形成,或二者兼有。②用放大鏡或裂隙燈檢查可見角膜血管翳。③上穹隆部或/和上瞼結膜出現瘢痕。④結膜刮片有沙眼包涵體。在第1項的基礎上,兼有其他3項中之一者可診斷沙眼。
疑似沙眼者:上穹隆部及眥部結膜充血,有少量乳頭(乳頭為正常組織)增生或濾泡,並已排除其他結膜炎者。
【如何治沙眼措施】
自磺胺及抗生素應用後,沙眼治療上有了顯著進行。實驗研究證明,利福平、四環素、金黴素、土黴素、紅黴素、磺胺及氯黴素等對沙眼衣原體有抑制作用。
1.如何治沙眼局部用藥0.1%利福平或0.5%金黴素或四環素眼藥水每日滴眼3~6次,效果較好。但此類藥物水溶後,數週即逐漸失效,需重新配製。若製成眼藥膏或混懸液可保存較久。10%~30%磺胺醋酰鈉和0.25%~0.5%氯黴素眼藥水易於保存,效果亦佳。前述各藥一般需持續用藥1~3個月。亦可行間歇療法即用藥3~5日後,停藥2~4周,再行用藥,效果亦佳,易於堅持,對於大部分結瘢而仍有殘餘乳頭增生「小島」者,可以硫酸銅筆腐蝕,促進結瘢。
2.全身治療急性期或嚴重的沙眼,除局部滴用藥物外,成人可口服磺胺製劑等。連續服用7~10天為一療程,停藥1周,可再服用。需2~4個療程,應注意藥物的副作用。
3.手術治療乳頭增生嚴重的,可行藥物摩擦,以棉簽或海螵蛸棒蘸蛸棒蘸磺胺或四環素,摩擦瞼結膜及穹隆結膜。濾泡多者行壓榨術,局麻下以輪狀鑷子擠破濾泡,排出其內容,同時合併藥物治療,促進痊癒。對消眼的後遺症如少數倒睫可行電解術,瞼內翻倒睫者,需作手術矯正。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