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糜爛的診斷與治療,宮頸糜爛的診斷與治療介紹如下:
宮頸糜爛是慢性宮頸炎常見的一種病理改變,是已婚女性常見的婦科炎症性疾病,它可以由急性宮頸炎轉變而來,也可以無急性宮頸炎的表現,而直接發展成為宮頸糜爛。有些幼女或未婚女性有時可見宮頸似糜爛狀,但無炎症,是一種生理性的改變,不是糜爛。
宮頸糜爛的診斷並不難,但關鍵是要與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鑑別,因為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同樣可以表現為宮頸糜爛。宮頸癌前病變是一種可以治癒的疾病,癌前病變發展為宮頸癌大約需要10餘年的時間,因此診斷和治療宮頸糜爛對於預防宮頸癌有著重要的意義。一般情況下宮頸糜爛有以下表現:①白帶增多,呈膿性或為血帶,有異味或同房後出血,有時伴有陰道口搔癢;②常伴有腰酸或下腹墜痛;③宮頸糜爛常合併陰道炎,如常見的滴蟲性陰道炎,主要表現為白帶呈稀薄的泡沫狀或水樣,伴陰道口搔癢、灼熱、疼痛、性交痛等;如合併了真菌感染,則白帶為豆渣樣或綠色水樣,整個外陰搔癢嚴重,異常痛苦。④宮頸糜爛合併子宮內膜炎後可以出現下腹墜痛,陰道分泌物多,有異味,伴月經淋漓不斷等;⑤婦科檢查時可見宮頸正常大小或肥大,宮頸表面呈紅色、不同程度的顆粒狀或高低不平的乳頭狀,根據上述表現可基本診斷為宮頸糜爛。然後根據糜爛面積不同分為輕、中、重度。
要排除是否有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早期癌還需要完成以下「三步曲」。第一步:宮頸細胞學檢查:是用一木質的刮板或小毛刷,刮取或刷取宮頸表面的脫落細胞,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學改變的一種方法。目前常用的宮頸細胞學檢查方法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傳統的巴氏涂片法,其診斷標準分為5級:巴氏Ⅰ級:正常。巴氏Ⅱ級:炎症。巴氏Ⅲ級:可疑癌。巴氏Ⅳ級:高度可疑癌。巴氏Ⅴ級:癌。這種方法的優點是便宜,便於普查,但缺點是用這種方法製備的標本,細胞堆積在一起,不便於觀察,診斷的準確率低。因此,中華醫學會建議在有條件的地區和醫院取消巴氏涂片法,而用:②液基細胞學:這種方法是用特製的小毛刷,沿著宮頸表面和宮頸管刷幾圈,收集到的細胞更多,覆蓋的範圍更廣。收集到的細胞經計算機處理後可以製成單層排列的細胞,醫生在診斷時能一目瞭然,因而,提高了診斷的準確率,但這種方法涉及到的設備和技術要求較高,因此價格偏貴。液基細胞學的診斷標準大致分為以下幾種:①感染;②反應性改變;③上皮細胞異常:如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低度或鱗狀上皮內病變;鱗狀細胞癌;不典型腺細胞;宮頸腺癌,等等。宮頸細胞學檢查異常者,進入第二步:陰道鏡檢查:陰道鏡是一種光學放大系統,能清晰的顯示病變部位和程度。陰道鏡攝像系統與計算機連接,將圖像顯示在計算機屏幕上,檢查過程中醫生和病人都可以看到圖像,也就是說,病人自己可以看到檢查和治療的效果,而不是醫生說什麼就是什麼。陰道鏡檢查是一種無痛苦的檢查方法,鏡頭遠離陰道口20釐米,不必擔心檢查會導致醫源性感染。哪些病人需要做陰道鏡檢查呢?①上面講到的宮頸細胞學檢查不正常者,如巴氏Ⅲ級或上皮細胞異常;②中、重度宮頸糜爛;③有性交後出血史者;④陰道炎反覆發作者;⑤本人或性伴侶有尖銳濕疣者。陰道鏡檢查異常者,進入第三步:宮頸活檢病理學檢查:在陰道鏡提示的病變部位取一小塊組織,送病理檢查,這是確診宮頸病變的金標準。
宮頸糜爛的治療:宮頸糜爛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兩種。①藥物治療:任何形式或途徑的藥物治療極少能治癒宮頸糜爛,尤其是中度以上的宮頸糜爛,多數情況下只能改善症狀。單純宮頸糜爛主要採用宮頸局部治療的方法,全身用藥得不償失,除非合併了急性陰道炎、子宮內膜炎等情況時,才考慮全身用藥。輕度糜爛或未生育女性可試用藥物治療,主要是陰道上藥。目前用於治療宮頸糜爛的藥物種類很多,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②物理治療:是治療宮頸糜爛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所謂物理治療是指用電熱、冷凍、激光、微波、射頻、高頻電波、超聲聚焦(海扶技術)等毀損宮頸糜爛面,繼之修復的一種方法。綜合比較各種方法,其中以海扶技術、高頻電波、射頻的一次治癒率高,治療後疤痕小,有宮頸美容之效果。其他幾種方法均有不同程度的疤痕形成,一次治癒率稍差等缺點。採用物理治療之前必須排除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治療時間以月經乾淨後3~7天為宜。治療後2~4周需陰道上藥,禁止性生活。注意避免盆浴、游泳、騎自行車等。治療後2周左右,陰道分泌物增多或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屬於正常。根據治療使用的設備和宮頸糜爛程度不同,物理治療宮頸糜爛的一次治癒率在85%~99%。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