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糜爛就怕你誤解它,針對宮頸糜爛就怕你誤解它這個問題做如下介紹:
很多女性對於宮頸糜爛都心存恐懼,主要是被「糜爛」這兩個字給嚇壞了。其實,醫學上對宮頸糜爛的解釋是:慢性宮頸炎,而且是淺表性的。這好比淺表性慢性胃炎一樣,原來並非多麼嚴重。因此,這一恐懼世界上是人們望文生義而致的誤區。其實對於宮頸糜爛,女性還有許多認識誤區,下面小編來做一下介紹。
宮頸糜爛就是宮頸爛了?
子宮頸分為內口和外口。內口上皮是一種很纖細的紅色柱狀細胞,外口是粉紅色的鱗狀上皮。內口很容易受到外界感染,當發生慢性宮頸炎時,外口處粉紅色的鱗狀上皮就會被薄薄的紅色柱狀上皮所覆蓋。
「正是因為這層柱狀上皮很薄,像一層紅色的塑料薄膜蒙在外口上,透過它就能看到下面的毛細血管,所以跟周圍原本呈粉色的區域相比,這片『紅色區』顯得很突兀,就像是潰爛了一樣,其實則不是。」專家說,糜爛的病理學概念應該是指「表面上皮的脫落」。
宮頸糜爛定會發生癌變?
之前有大量數據證明,有宮頸糜爛的婦女,宮頸癌的發生率明顯高於無宮頸糜爛者,畢竟宮頸糜爛後人的抵抗力下降,確實比較容易感染人乳頭狀瘤病毒,最終發展為宮頸癌。
但在臨床上,醫生們又發現了新的問題:患者的宮頸很光滑,看起來跟正常人無異,沒有任何宮頸糜爛的特徵,但結果一查卻是宮頸癌。所以現在很難說,宮頸糜爛的婦女就一定會得宮頸癌,而無宮頸糜爛的婦女就不容易得。
宮頸糜爛必須立即治療?
專家說,有些女性在月經生理週期時,柱狀上皮同樣會覆蓋在外口,如果恰逢患者此時做檢查,在儀器下,它跟「宮頸糜爛」的表現很相似,但嚴格地說,此處並不是真正的糜爛,並不需要治療。
即使是真性糜爛,也要根據具體症狀決定是否需要治療。因為宮頸具有自我修復糜爛的功能,所以對於輕度糜爛同時又沒有合併其他特異症狀,如局部紅腫、流膿等,完全可以先不做特別治療,觀察一段時間後定期複查,如果確有必要時再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治療。
如果患者是中度、重度糜爛時,宮頸的分泌物會明顯增多,質地黏稠,這會直接影響精子的活動度,妨礙精子進入宮腔內,從而影響正常的受孕。同時,在慢性炎症的長期刺激下,容易造成其他器官炎症和併發症。所以,這類患者需要及時治療。
治療時要用大量沖洗液沖洗陰道?
專家並不建議患者在治療宮頸糜爛時,自行使用一些消毒、殺菌、止癢、消炎類的洗液來沖洗陰道。因為經常使用較高濃度的消毒藥液沖洗陰道,可造成不同程度的陰道和宮頸上皮損傷,並不利於宮頸糜爛的治療。
考慮到不少宮頸糜爛患者同時還伴有不同程度的陰道炎,醫生在治療時,更注重恢復患者自身的抵抗力及自潔系統,一般不會讓患者使用大量刺激性的陰道沖洗液來沖洗陰道。不恰當的治療只會使病程延長,加重病情。
溫馨提醒:
女性朋友得了宮頸糜爛後,一定要到正規到正規醫院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