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炎、宮頸糜爛與宮頸癌的關係,宮頸炎、宮頸糜爛與宮頸癌的關係介紹如下:
臨床上我們可以經常聽到宮頸炎、宮頸糜爛、宮頸肥大、宮頸息肉、宮頸囊腫等說法,那麼這幾種宮頸疾病是相互獨立,還是有著什麼關係呢?因為這些疾病有著不同的表現,臨床上的治療方法也有較大區別,就此而言把它們當作是不同的疾病也未嘗不可。但嚴格地講,這些疾病都屬於宮頸炎,具體來說,宮頸黏膜炎、宮頸糜爛、宮頸肥大、宮頸囊腫和宮頸息肉都是宮頸炎的幾種具體病變,其中臨床上最常見的是宮頸糜爛。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宮頸炎及時治療的重要性了,只有在炎症初始時進行及時規範的治療,才可以避免炎症向糜爛、囊腫或息肉發展。
宮頸糜爛:是慢性子宮頸炎病變過程中最多見的局部特徵。宮頸表面呈紅色病損,依照炎症程度宮頸糜爛可分為單純型、顆粒型和乳頭型三種。臨床上常根據糜爛面積將其分成輕、中、重3度。
宮頸腺體囊腫:宮頸發生炎症時會使宮頸腺體及周圍組織增生,當腺體的腺管被周圍的組織擠壓時,腺口阻塞,腺體內的分泌物不能外流而滯留於內,致腺腔擴張,形成大小不等的囊形腫物,又稱為「子宮頸腺瀦留囊腫」或「納氏囊腫」。小的有米粒大,大的有玉米粒大,呈青白色。
宮頸肥大:由於慢性炎症的長期刺激,宮頸組織反覆發生充血、水腫、結締組織增生,致使子宮頸肥大,嚴重者可較正常子宮頸大1倍以上,即使治療痊癒亦較難恢復原狀。
宮頸息肉:是慢性子宮頸炎的另一種表現,常因慢性炎症的長期刺激使宮頸局部黏膜增生,並且自基底部向宮頸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息肉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大小一般如黃豆至蠶豆不等,色紅,表面光滑,舌形,質地軟而脆,觸之易出血。宮頸息肉通常由醫師檢查時發現,有時也可因出現陰道流血或同房後出血而發現。
宮頸炎、宮頸糜爛與宮頸癌的關係
由於宮頸癌已經成為威脅女性健康和生命的主要惡性疾病,因此一旦發生宮頸炎或者宮頸糜爛,不少人就很自然地與宮頸癌聯繫起來。那麼宮頸炎、宮頸糜爛與宮頸癌到底是一種什麼關係呢?關於這一問題,臨床上有兩種解釋。
一是認為宮頸炎、宮頸糜爛與宮頸癌沒有必然的關係。有些宮頸癌患者確實都有宮頸糜爛的病史,但這種宮頸糜爛並不是炎性引起的糜爛,而是癌前病變的一種表現,只是一時沒有搞清楚,因此給人一種宮頸糜爛與宮頸癌是有關係的假象。宮頸糜爛是一個現象的描述,也是對一個疾病的診斷,一般炎症可以引起糜爛,癌前病變也可引起糜爛,只有經過細胞學的檢測才能揭露其真相。嚴格地講,癌前病變引起的糜爛就不叫宮頸糜爛,而是癌前病變。因此,宮頸糜爛、宮頸炎實際上跟宮頸癌是沒有直接關係的。
另一種解釋是,宮頸糜爛與宮頸癌關係密切,宮頸糜爛患者發生宮頸癌的幾率要比正常女性高出5~10倍。而且強調,宮頸炎、宮頸糜爛如果不及時治療,將會增大發生癌變的可能性。
上述兩種觀點的正確與否尚需要大量的學術研究進一步論證,但有一個事實是我們必須認真面對的,這就是:宮頸炎的臨床表現與早期宮頸癌極其相似,不易鑑別,因此如果發生宮頸炎、宮頸糜爛,就一定要及時進行涂片檢查,儘早查明糜爛到底是癌前病變引起的還是炎症引起的,就可以及時進行針對性治療。據資料,全世界每年大約有20萬婦女死於宮頸癌症,而在發達國家,宮頸癌的發病率已明顯下降,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對癌前病變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因此,只有在早期明確診斷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有效的治療,才能有效地防止宮頸惡性病變的可能。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