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警惕子宮肌瘤和宮頸癌

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被人們稱為「婦科第一瘤」,從古到今都被列為婦科疑難雜症。由它引起的月經不調、腹部腫塊、壓迫症狀、疼痛、白帶增多、不育、循環系統症狀等,對廣大女性造成了很大的身心損害。

臨床實踐還證實,子宮肌瘤常並發輸卵管、卵巢病變,也極易和子宮體腺癌和宮頸癌同時存在,是影響現代婦女健康的重要原因。

子宮肌瘤的發病人群
子宮肌瘤是成年女性中比較常見的婦科病,一般來說,子宮肌瘤多見於30~50歲婦女,30歲以下少見,20歲以下極少見,以40~50歲發生率最高,約佔51。2%~60。9%。絕經以後肌瘤如若長大,一般表示有變性,尤其警惕有肌瘤變性。有關資料顯示,子宮肌瘤婦女終身發病率在20%~25%,而30~50歲的婦女發病率為30%~50%。近年來,由於受環境污染、飲食結構改變等因素影響,子宮肌瘤的發病率有進一步增高的趨勢。

在穗舉行的衛生部「子宮頸癌的預防及癌前病變規範化診斷與治療」培訓班上獲悉,由於性觀念的改變、環境污染及不良衛生情況,小於30歲的子宮頸癌患者近年明顯增多,廣州各大醫院2005年收治的住院病人比2004年增加了1/3,八成以上婦科門診病人被發現不同程度宮頸病變。

皮膚接觸和陰道分娩均可感染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婦科主任劉繼紅教授介紹,子宮頸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僅次於乳腺癌,位居第二位,佔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發病率的73%-93%。

子宮頸癌的發生已證實與HPV(人類乳頭瘤狀病毒)感染直接相關,這種病毒可以通過性接觸、皮膚接觸和陰道分娩的微創傷口而感染。每100萬HPV感染者中,有10萬會發生子宮頸細胞學異常,其中8000人發展為高度病變,1600人最後發展為子宮頸癌,即使說,HPV感染者發展為子宮頸癌的幾率是0。2%。該病毒感染沒特效藥物可以清除,只能靠提高機體免疫力,產生抗體清除病毒達到自癒。大部分低危型感染者僅表現為陰道濕疣或者沒有病變。

已發生性行為者疫苗無效
劉繼紅指出,感染該病毒後,一般要經過10-15年才發展為宮頸癌,臨床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很重要。

一級預防是疫苗,目前全球第一個腫瘤疫苗─宮頸癌疫苗已經誕生,最佳的疫苗接種年齡是15歲,但是預防性疫苗對已經發生過性行為、感染了HPV病毒的人則失去了作用。

二級預防是早發現、早診斷。過去50年裡,通過傳統手段已令全球範圍內的宮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下降了70%。

據悉,衛生部已將「子宮頸癌的預防及癌前病變規範化診斷與治療」的推廣納入了「十年百項計劃」,大力倡導子宮頸癌的預防和癌前期病變的規範化診治。

宮頸癌
粵兩醫院病人超澳大利亞
我國每年宮頸癌的新發病例數超過13萬,每年死於宮頸癌約2萬人。甘肅、安徽、陝西等省是高發區,廣東地區發病率原先較低,但近年來上升勢頭猛烈。專家認為,現代女性性觀念開放,性生活過早、過頻,性伴侶多是宮頸病變高發的重要原因。

省人民醫院婦科主任醫師錢德英透露,在她接診的病人中,最年輕的癌前病變患者只有18歲,是一名從16歲開始性生活、正在就讀中專的學生;最年輕的子宮頸癌患者21歲,同時擁有多個性伴侶。

10年前,廣州婦科門診中,宮頸病變病人佔所有就診人數約50%,近幾年則上升到80%以上。廣州各大醫院2005年收治的宮頸癌住院病人比2004年增加1/3,僅中大腫瘤醫院和省人民醫院兩家收治的病人總數就超過1000例,比整個澳大利亞的宮頸癌病人總數還多。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年滿18歲並有過性生活的女性,每年都應進行一次的宮頸癌篩查。但有調查顯示,我國20-69歲的婦女只有不到1%的人每兩年接受一次常規的細胞學檢查。25歲以上女性70%從未做購宮頸防癌檢查。

檢查方法:觸診、內窺鏡、實驗室檢查、彩超、腫瘤因子
注意事項:1、18-30 歲每年做一次宮頸防癌檢查,如果連續三年沒有問題,可以改為每兩年檢查一次;2、30歲以上的婦女,每年定期接受檢查。如每年一次的宮頸涂片連續三次完全正常,可經醫生同意改為每兩年檢查一次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