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認識長者足科病

不少人對自己的身體十分敏感,一有頭暈身熱就立即看醫生,然而對於足部表面的徵狀,往往忽略處理,總以為小事一樁,毋須理會。這種情況,尤常發生在長者身上。但實情是,長者往往是足患的高危一族。長者常見的足科問題有甚麼?聖雅各福群會資深足病診療師林沅君指出,從社區足部檢查中,最常見是真菌感染,趾甲變厚或變黃、脆弱易斷;趾甲受創傷後甲底出血,嚴重者甚至有腳甲脫離甲床形成傷口。

除此之外,表皮層增厚結繭、起雞眼的情況亦十分常見。「隨年齡增長,肌肉適應性減慢並愈來愈鬆弛,腳形也因此出現改變,令足部承受的壓力不均。當足部的皮膚受到擠壓,或因經常磨擦就會結繭而引起痛楚。」許多長者表示從前不覺得自己有足部問題,直至在檢查時被發現有足患後才感到驚訝,究竟到了哪個年紀,才開始有足科問題發生?她說:「很難一概而論。一般來說,身形纖瘦或適中,甚少有體力勞動者,其腳部負壓相對較輕,所以腳部問題通常不會太大。反之身形肥胖、經常提取重物及維持站立姿勢的人士,由於腳部長期受壓,使他們的腳形變化比較大,亦較容易產生足患。」當然遺傳因素也有著直接的關係,如有先天性如扁平足或高弓足等,也較容易令到腳部某些位置易受壓而引發足患。

她指出,長者最大的問題是血液循環欠佳,有時患上多種慢性疾病及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如薄血丸,這不單會減弱身體對抗感染的能力,以致細菌出現也未能作出反應。而且服用抗凝血藥物也會有流血不止的風險,萬一足部遇有損傷,就算輕微的甩皮,傷口都容易受感染,蔓延至足部深層組織,嚴重的會引起蜂窩組織炎或其他併發症。正因如此,凡接受足科檢查的長者,通常會被問及有關身體狀況。

至於長者在甚麼時候宜見足病診療師,她說:「根據醫院的制度,有慢性疾病、服食抗凝血藥物;有腳形變化、受真菌感染或種種腳甲問題而無法處理,都有機會被轉介見足病診療師接受作進一步檢查。」特別是糖尿病患者,更備受關注。「糖尿病其中一個併發症是糖尿上眼,影響視力,加上高血糖會損害神經組織,令手指及腳趾的敏感度減低而變得麻木或遲鈍,在這些情況下,病人難以自行進行檢查,是最令人擔心的一群。」

有見及此,她鼓勵長者的家人多留意長者的雙腳,如發現有問題便要盡快求診。「不論家屬、家務助理或照顧者,可注意幾方面,例如足部的膚色有否改變?皮層是否增厚?會不會引致足部不適、步行時出現痛楚?如是的話請小心。」

修甲:部分長者基於某些原因,如行動不便,當腳甲太長或太厚時卻無法修剪,而造成衛生欠佳問題,家人應幫忙協助修剪。當腳甲變形問題愈趨嚴重,可能要轉介到足病診療師處理。指甲鉗要時常清潔消毒,不宜與人共用。長者剪腳甲時不應剪得太短及過度用力磨擦皮膚,免得擦損而造成傷口潰爛。

選鞋:很多長者長年累月穿著同一雙鞋,但由於年老後腳形有變化,從前的鞋子未必再合適,甚至會造成皮層過度磨損。不欲大力提腿步行的長者,特別鍾情軟身鞋,可是軟身鞋的承托、避震功能欠佳,為安全起見,走路多的長者,建議避免穿著過分軟身的鞋子。如有足部皮層增厚的問題,亦可先檢查是否由於鞋子過軟、太窄、不夠活動空間所引致。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