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長者按摩拉筋紓痛症,6周見效

長者普遍受痛症困擾,有團體向逾千名長者提供6周的痛症管理及支援計劃,透過按摩、拉筋、物理治療、針灸及正向心理訓練等,證實平均可減痛兩成。有原本痛不欲生的婆婆在訓練後願再出街,更有婆婆受惠後助人自助,為其他長者按摩緩痛。67歲的國琴,6年前開始因椎間盤突出致疼痛,坐、步行和站立都痛,一直痛不欲生,要拿拐杖走路,「行100米也不行,痛到不想生存!」她遂長期困自己在家,放棄最愛的跳舞和唱歌。國琴其後到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學習「拍打功」紓緩痛症,明白要面對疼痛無法根治的現實,思想漸變得正面。

她說,現在出街可行1小時,亦給自己一個目標,每星期要外出最少3次。已7年沒跳舞的她,現時每日會在家跳舞半小時至1小時。紓緩疼痛後,長者甚至可助人自助。65歲的麥麗芬是獨居長者,被腳和腰痛困擾10多年,相信與曾接受3次手術有關。她一直都靠吃止痛藥和搽藥油,但只能短暫止痛,令意志消沉和不想外出。靠綜援為生的她本著「取之社會,用於社會」的宗旨,兩年前接受紓緩痛症治療後,決心要報讀穴位按摩課程,好讓她探訪長者時,為他們按摩及教他們如何自行紓緩痛楚。

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推出「無痛新世代」長者痛症管理支援計劃3年,透過痛症自我管理計劃,教導長者各種保健方法及緩痛技巧,如拍打功、穴位按摩、毛巾操等,及教授正面的心理。耆康會於2010至2012年,進行兩個階段的研究,首階段訪問了1,083位參加了痛症自我管理小組的長者,發現他們接受6星期共6節的痛症紓緩治療後,參加者的疼痛程度平均減少2成,負面情緒更減少25%,正面情緒增加8.5%。第二階段研究去年7至9月進行,以電話訪問了848位曾參與痛症自我管理小組的長者,了解他們接受治療後半年後的疼痛程度。結果顯示,參加者最嚴重的疼痛程度大減46%;使用急症室的人數減少56%,去政府診所或私家醫生看症的人數,也分別減少40%和37%。耆康會正向政府申請資助,料下半年可推行新一輪計劃。

要防痛減痛,世上沒有靈丹妙藥可一服即成,關鍵是保持良好的姿勢,包括坐姿正確、忌蹺腳,控制體重,而運動前做足準備,並持之以恒做緩痛運動,就能過無痛人生。為甚麼會有疼痛?耆康會副主席梁萬福醫生表示,退化和工作會造成肌肉和關節勞損,加上坐姿和做運動姿態不正確,漸令關節勞損和肌肉退化。他表示,預防勝於治療,例如市民響應馬拉松之餘,亦要了解「如跑畢10公里、全馬、半馬後,令關節勞損,影響很大」,故應做適量的運動,及強化如膝蓋的四頭肌肌肉,承載身體重量。

香港教育學院協理副校長(課程發展)鍾慧儀教授則提醒搬重物時應挺直身體,及盡量避免搬運重物。她又指應控制飲食,尤其是女性更年期後和男性到中年時更易肥胖,體重太高會令雙腳難以承載身體的壓力。不少痛楚都離不開生活上的壞習慣,參與緩痛計劃的麥婆婆指,長期蹺腳會令腰骨側於某一邊,拉扯臀部的肌肉,長期會導致肌肉勞損,令臀部痠痛。

此外,穴位按摩對局部的痛楚也有幫助,如按手部「虎口」位及膝蓋後的摺位,都有助紓緩肌肉疲勞,但要留意有傷口或腫脹,或高血壓和高燒,均不宜進行穴位按摩。成功緩痛的國琴婆婆表示,做拍手功(十巧手)後,其中一隻手指不再痛,認為最緊要持之以恒做緩痛運動及保持正面的情緒。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