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說女性天生較情緒化,患精神病的機會也多一點,究竟是否屬實?
其實不論性別和任何年齡,精神病會為當事人帶一個定程度的困擾,甚至連帶身邊的人都受到影響,可見有關精神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女性易患上患精神病?也可以這樣說,尤其是某個年齡層。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兼精神科專科醫生陳仲謀說:「一般而言,重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鬱症等,男女患者比例差不多,但在輕性精神病方面,如情緒病、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身心症等,女性佔多一點。事實上,不同人生階段,男女患者人數略有分別。例如兒童精神科,男女比例為3:1;老齡精神科,尤其老年癡呆症,女性較男性多,至於壯年期即20至60歲左右,基本上女多過男。」
他解釋,成年女性的精神壓力有不少,最大原因與角色改變有關。由於現代女性工作地位提升,回家後忙於照顧家庭,又會花時間做家務,令身心勞累。加上女性的母性很強,對子女十分著緊,易造成情緒上的波動,由此可見,促成女性患上輕性精神病較多,與外在環境因素有一定關係。另一方面,女性求醫的意慾一向甚高,這解釋了為何臨床上的男女患者比例有很大分別。「傳統上,社會普遍接受女性的軟弱一面,就算哭哭啼啼,也覺得人之常情。反觀男性,如果被人知道自己的情緒崩潰會感到羞愧,使到不少男性諱疾忌醫。」
有研究發現,處於生育期的女性,精神狀況最好的時間是懷孕期,精神狀況最差的時間卻是生產後。「數字顯示,每10個產婦有1個產後抑鬱,每100個患者當中有1人屬於嚴重情況。產婦受到賀爾蒙改變、身材走樣等困擾,是觸發產後抑鬱的主要原因。」如女性曾有小產、墮胎等經歷,情緒上可能久久也未曾平復,臨床上,確有部分女性因這些問題需要長期接受精神科治療。他又指出,月事也是女性的煩惱之一,嚴重者會有經前綜合症,出現肚脹、肚痛、疲倦等徵狀,情緒均容易受到影響。然而對女性最大衝擊是更年期,除了有潮熱、盜汗等不適症狀,還因著體內賀爾蒙減少,外表出現明顯變化,部分女性覺得自我形象大大下降。
遇上人生重大事故,如離婚,可帶來沉重的壓力,尤其是當另一半有外遇,女性會感到被出賣、被遺棄,精神嚴重受到打擊。至於曾受性侵犯,視乎個人性格,有些可以安然度過,有些卻耿耿於懷,嚴重影響精神狀況。很多研究顯示,精神科疾病不論輕性或重性,與腦分泌、腦內生化物質失衡有關,所以早期治療精神病以藥物為主。當然要針對精神病的誘發點,例如性格問題、最近經歷。有些人較為負面,經常往壞處想,又容易焦慮,這方面可透過認知行為方法去改變患者的思考模式。
他重申,精神病應從藥物、心理治療、人際關係改善等方面入手,而最快及最有效的方法是藥物。「順帶一提,失眠與精神病有密切關係,女性有經常性失眠或睡眠質素欠佳的問題,如突然甦醒過來卻又無法再入睡,應主動求醫,若是因為精神問題,經治療後可以改善失眠。」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