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馬拉松補水有法門,忌貪快

再過5天,便是年度馬拉松跑的日子。身為業餘跑手的你,起跑前宜先自問:練習足夠嗎?身體狀態好嗎?跑鞋裝備OK嗎?而就算一切都準備就緒,也請別忘了,不要只求貪快,跑經水站記得要適量補水……

運動會排汗,誰都知需要補充水份,但在長跑運動而言,香港浸會大學體育系講師鄭偉明表示,不少業餘跑手為擔心跑程中途要上廁所,又或飲得水多脹胃不適影響表現,在水份補充技巧上,反而易見忽略。

正常而言,鄭Sir指人體每1小時大約需補充250毫升水份,除非天氣很熱又運動強度高跑速很快,否則一般長跑期間補水量可以此為參考。「通常持續運動40分鐘以下,因為能量消耗及水份揮發都不大劇烈,出現補水不足脫水的機會較少,但參與賽事就算你只緩跑性質的跑10K(10公里),動輒也可能要持續跑上1小時,變了補充水份的技巧很重要。」

按生理學分析,脫水定義是水份流失多於體重的3%,當跑手有口渴感覺,其實身體已開始有脫水徵狀。「人脫水除了會口渴,其他可能徵狀還包括無汗出,甚至會抽筋見暈。所以一旦身體出現脫水狀態才補水,這些反應已會令跑手有一段時間的身體機能及運動能力減低。」不想脫水徵狀影響個人步速節奏,他建議跑手要注意兩方面:

起跑前補水:部分跑手起跑前因為不敢多飲水,已可能有輕微脫水表現。要避免此情況,正確應在比賽前兩小時,慢慢適量的補充水份,以起跑前15分鐘可以有一次很暢順、淡色的排尿,代表人在充足水份狀態下起跑為之理想。

每5K補水:就算頭段跑得輕鬆沒多少汗出,跑到5K水站也應補充水份,飲1杯約200毫升分量的水份,否則水站一過要捱多5K才有水飲,便會增加跑程中途的脫水風險。而且當人口渴起來容易飲水過量,亦有機會造成胃脹不適,嚴重更會出現水中毒情況。

所謂水中毒,即是低鈉症,因血液中鈉質濃度過低所致,常見出現這情況是由於攝取水份過多,例如運動出汗後,一口氣喝下過多的清水,便有機會出現此症。

「基於人體細胞的滲透作用(Osmosis),所有溶劑都會由濃度高去濃度低,假使飲水過量令體液電解質濃度過低,我們飲水希望氧份進入細胞的模式便會逆轉,變成細胞膜入面的電解質濃度較高,反而令細胞內的『電解質走返出來』,致使細胞因為氧份減少(特別是鈉濃度大減),人體各種正常化學反應也再做不來,出現反應變得遲鈍、沒能量乏力或身體感覺凍等等水中毒表現。」

鄭Sir重申,很多時當頭一兩個水站跑手都沒飲水,到口渴起上來再到水站,便最易失控的飲飲飲過不停。「所以長跑運動期間的確要補水,但切記不要飲用過多,否則生理上易有水中毒影響,而且胃過多水份脹住,跑起來也會感覺不適。」為此,他提醒跑半馬或全馬的業餘跑手,真的飲用1杯水後仍有很渴很熱的感覺,不妨先照頭淋幾杯水,使皮膚降溫幫助散熱,再為安全計的多取一杯水在手的繼續跑,以便真的覺得口渴可再飲水作補充。「其實一般天氣清涼的日子,運動時補充清水已足夠,但若擔心飲水過量,則飲用模擬人體體液濃度的電解質飲品,便不會有稀釋體液這問題,可預防水中毒情況。」

《香港經濟日報》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