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過後,積水處處,最容易滋生蚊蟲,加上市民在暑假期間慣常到東南亞等登革熱流行地區旅遊,炎炎夏日是登革熱的高危季節。
全球首個登革熱疫苗的臨床測試結果上月在泰國公佈,證實有效對抗登革熱四種病毒的其中三種。
不過距離疫苗推出市面尚有一段時間,到熱帶地區旅行時需做足防蚊措施,全面防範登革熱抵港。
登革熱是一種透過過濾性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可分為一至四類型,一般人首次感染其中一類型後,會出現發燒、頭痛和出疹等病徵,之後會自動痊癒。
再感染併發症風險大增
患者康復後,身體會產生免疫力,可預防同一類型病毒的感染,但不會對其他三種病毒有防禦能力。如果其後再次感染另外三種類型的病毒,就會大幅增加患上登革出血熱和登革休克綜合症等併發症的風險,患者初時會出現發高燒,及後會有出血的症狀,例如皮膚出現瘀斑,鼻或牙齦出血,甚至內出血等,死亡率可以高達一成。
四種病毒疫苗可抗三種
全球首支登革熱疫苗在泰國進行第二期測試,上月底公佈結果,四千多名四至十一歲學童參與測試,結果證實,疫苗可以有效對抗其中三類型的登革熱病毒。目前疫苗開始第三階段臨床測試,將會在十個亞洲及拉丁美洲等登革熱流行的國家,為三萬多人注射,希望可以進一步瞭解為何疫苗無法對抗第四種病毒。
法國賽諾菲巴斯德疫苗發展部主任藍恩(Jean Lang)指出﹕「研發登革熱疫苗的難度,在於要研製出可以同時有效阻擋不同類型的病毒,正如研製百日咳疫苗一樣,雖然在1957年已經成功研製出四合一疫苗,但六合一疫苗要經五十多年,至今年才研製成功。」
至於登革熱疫苗面世日期,藍恩指出﹕「目前已經展開第三階段的研究,如果研究成功,有望可以在2015年在登革熱流行的地區率先面世,香港則估計在2017年推出。」
首次感染易誤以為感冒
疫苗研究經年,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蘇文傑解釋,原因與登革熱的病理有關﹕「絕大部分首次感染個案都絕非重症,但當第二次感染時,身體有可能作出過激的防禦反應,增加登革出血熱和登革休克綜合症等併發症的風險,所以研究登革熱疫苗必須花大量時間,成功就四種病毒進行測試才可推出市場,以免因保護不足,反而增加注射疫苗後出現併發症的風險。」
參考衛生防護中心數字,本港每年的登革熱感染個案並不算多,平均約有三十宗,但蘇文傑指出,實際患有登革熱的個案可能遠比呈報數字為多。「因為首次感染的症狀輕微,如果沒有出疹症狀,一般人只會以為是感冒,並無特別呈報,加上絕大部分個案都在七日內發病,部分病人發病後仍未返港,所以呈報數字不多。」
他續指﹕「其實泰國、拉丁美洲部分國家,幾乎每日都有登革熱個案,雖然現今仍未有針對登革熱的藥物,但綜合大量治療經驗,可以有效治療登革熱徵狀。」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