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醫療保健] 預防子宮頸癌疫苗,應該何時接種?

近月來常常看到香港內科學會,以明星宣傳預防子宮頸癌的廣告──家中有女兒漸漸成長,年齡小至9、10 歲已可接種預防疫苗;為人母者,當然想女兒有周詳的保護,然而,有需要如此年輕接種嗎?現在英國、澳洲已將預防子宮頸癌疫苗納入兒童免疫計劃內。至於何時開始接種疫苗?明德醫療中心主診醫生黃家淇指出,現有兩種不同藥廠生產的疫苗,所訂下可接種最小的歲數略有不同,大約為9、10 歲。「疫苗約於06 年推出市面,一直都有不同數據,查看疫苗應在哪個年齡打最合適,可以更早或是更大年齡都可以注射,每年都在調整有關疫苗的指引。」

人類乳頭瘤狀病毒(下文簡稱HPV)可引致子宮頸癌、外陰癌、陰道癌及生殖器濕疣,而最高危致癌的HPV 也有15 種,最常見是HPV 16、18 可引致70%子宮頸癌,而疫苗正是預防這兩種病毒所引致的癌前病變。愈早注射愈好,是因為趁女童還未有性經驗前注射,可增加預防效果。「當從性行為接觸到HPV 病毒,注射疫苗後的預防效用或會減低……況且,家長不知道女兒究竟幾時開始有性行為。」

有家長擔心疫苗會影響女兒發育,黃家淇肯定的說,暫時沒有任何資料顯示有影響,家長不用過慮。至於外國有個案懷疑接種疫苗後死亡,則證實跟疫苗無關,而是死者本身有其他疾病,只是碰巧注射疫苗。「常見的副作用與其他疫苗相若,好像注射位置有紅腫、發燒等。」至於疫苗的效用期,黃家淇指出約有10 年,是否需要在若干年後再接種加強劑,至今仍未有確實的定論,因為疫苗推出至今只有5 年,有關方面仍在搜集數據做研究,定期抽取某班已注射疫苗人士的血液樣本,查看血清內的抗體指數以決定是否需要注射加強劑。「若將來有最新資料,會建議已注射的(女士)回診所打加強劑。」

子宮頸癌是現今唯一有疫苗可預防的癌症。跟其他疫苗一樣,子宮頸癌疫苗有免疫記憶,刺激身體免疫系統以製造抗體,當身體接觸真正的病毒時,身體便有記憶,會提高身體的抗體,防過濾性病毒。市面上共有兩種預防子宮頸癌疫苗,分別為「四合一」(預防HPV6、11、16、18)和「二合一」(預防HPV 16、18),兩款均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使用,需要在6 個月內接受3 次疫苗注射,才能得到全面的保護。注射一針後約兩至四星期已發揮效用。黃家淇補充,HPV 6、11 則可預防性病疣。「世界衛生組織都有文獻指出,預防HPV 16、18 都有交叉保護其他高危HPV 病毒。」注射前,想多了解疫苗的抗體水平資料,則可請教醫生。

HPV 主要透過性接觸而感染,即使使用安全套亦可以感染HPV,因為皮膚接觸亦可傳播HPV 病毒。黃家淇說:「就算沒有親密性行為,性器官外面的接觸也可感染到病毒。」一旦感染HPV,大多不會有任何病徵。HPV 入侵子宮頸細胞,導致細胞出現異常,演變成子宮頸癌,一般需時7 至15 年;透過性行為可不斷接觸HPV,持續感染致癌性HPV 有可能發展成子宮頸癌。當開始有性行為,便需要定期作柏氏子宮頸抹片檢查,檢查細胞有沒有異常,若發覺已感染HPV 病毒,屬帶菌者,注射疫苗亦沒有效用,並沒有治療效果;若媽媽未受病毒感染亦可以注射(疫苗最新在香港之註冊接種年齡已延至45 歲)。黃家淇說:「不過,若只感染HPV 16 或18,注射疫苗亦可幫助預防未受感染那一種病毒,增加保護效果。」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