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聞猩紅熱色變,上月底一名幼童懷疑感染水痘後,甲類鏈球菌透過水痘傷口入侵,再併發猩紅熱病逝。據衞生防護中心的數據,今年水痘個案較去年上半年度大幅上升達五成。為免子女受感染,家長可考慮接種水痘疫苗,以減猩紅熱致命風險。水痘乃由水痘帶狀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發生在12 歲以下的兒童身上。兒科醫生張傑表示,水痘沒有特別的高峰期,不過,當學童上學期間,受傳染的機會增加。「所有過濾性病毒都透過不同媒體傳染,如飛沫、空氣傳播,以及接觸到水痘的水泡液。」病毒潛伏期約為兩至三星期,由開始出疹前一至兩天,至身體所有水泡變乾結痂。
張傑表示,水痘的傳染性極高,特別是出疹初期,尚未病發,身體仍未出水痘,口腔已經有病毒,可透過飛沫傳染,形成學童間更易互相傳染。感染水痘初期,患者未必有發燒,會先長出痕癢的紅疹,令家長誤以為是蚊叮痕,慢慢再長成凸起的豆狀小水泡。「以往少人注射水痘疫苗,會容易知道是出水痘,患者會同一時間長十多粒,隔半天再多出十多粒,在紅疹上長有小水泡,很易區分……現在愈來愈多人注射水痘疫苗,大大減低嚴重性,長出的水痘數目減少,亦不會太大粒,因此,亦較難分辨。」
水痘最先會長在身軀,然後陸續在面部、四肢散布,約於一至兩星期內後變乾、結痂。「待水泡完全乾,並且結痂,傳染性便減低……不過,應該由醫生判斷是否可以上學。」水痘雖屬於輕微疾病,昔日不少長輩覺得可自行痊癒;不過,部分患者的傷口可能會出現細菌感染,而患者亦有機會患上嚴重的併發症如肺炎和腦炎。感染水痘後,大部分人都會終身免疫,但水痘病毒仍可能潛伏於脊骨神經內,並可在多年後復發引致「帶狀疹」,俗稱「生蛇」。
雖說水痘多見於12 歲以下的兒童身上,張傑指出,成年人也不可掉以輕心。「假設家中有小孩出水痘,若其他家庭成員,不論成人或小孩,未出過水痘的,最好還是隔離日常起居;另外,接觸患者72 小時內可以馬上注射水痘疫苗,約兩周可產生抗體,作預防及起減輕病情的效用。」現時水痘疫苗並沒有納入政府防疫注射計劃內,故家長須自費往私家醫生處注射。成年人需要注射兩針水痘疫苗,而1 歲或以上的幼兒,可注射一至兩針;至於注射水痘疫苗以後,傳統注射一針的,約有兩至三成機會接觸病毒後感染水痘,七至八成不受感染。「不過,那兩至三成受感染的,病情亦會減輕。」而1 歲以上的幼兒該如何配合其他注射疫苗的時間,最好請教醫生意見。
當兒童患上水痘,醫生可按病情處方如退燒和止癢藥物,以紓緩病徵,縮短發病時期。出水痘期間,兒童淋浴時,水溫不可過高,以免刺激皮膚,令他們抓癢;另外,幼兒睡眠時可穿上清潔的棉手套,或穿中長袖衣服,以免指甲直接抓破小水泡而引致皮膚發炎及留下疤痕。「若不小心弄破水泡,我不建議家長胡亂為傷口塗上藥物,應該由傷口自然乾;手指甲易藏污垢,會引起繼發性感染。家長可幫孩子剪手指甲。」Cherry 的幼子崇傑,於擺百日宴前夕感染水痘。全家人包括她,已全部出過水痘,而長女亦於1 歲後注射水痘疫苗。崇傑出水痘第一天,先在額角出了兩粒類似蚊叮痕,Cherry 不以為意,到第二天替兒子洗澡,發覺近尿片位有紅點,亦以為是轉換新尿片的皮膚敏感。「我們都沒想過咁細的嬰兒都出水痘。」第三天早上,崇傑全身,包括手腳已長滿水痘,紅疹上有小水泡,並開始發燒。
「醫生都覺得奇怪,問我們家中有沒有人生癬,因為該種細菌都會引發水痘……亦問姐姐的學校有沒有人患水痘。我們不會知道學校有沒有人出水痘,因為不會公布……我們只帶過BB 外出一次而已,都不知道他為甚麼會受感染。」雖然寶寶未懂抓癢,卻令他很不舒服,整天要大人抱。「現在手、腳肘、背脊都有些印……大約五、六天,他的水痘已結痂,約一星期左右便沒了。」張傑指出,1 歲以下的嬰兒出水痘的機會率理論上較少:「媽媽若出過水痘,其抗體會透過母體傳給胎兒。嬰兒出生後半年左右,抗體會減弱。另外,若圍繞嬰兒身邊都是成人,感染水痘的機會較少,相反,如果有哥哥姐姐上學,他們有機會感染水痘時,嬰兒亦有機會傳染。」1 歲以下嬰兒未可接種水痘疫苗,張傑表示,惟有靠家長多關注環境衞生。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