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腎炎一般見於3歲以上小兒,多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或與其他細菌、病毒感染有關。由抗原—抗體複合物沉著在腎小球基底膜,使基底膜受損而發病,病程中可合併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高血壓腦病。一般預後良好,極少數可轉為慢性腎炎。急性腎炎周中醫「陽水」、「風水」範疇。
[臨床表現]
眼瞼或雙下肢浮腫,呈緊張性水腫,指壓不凹陷,尿少,尿色呈深黃色、茶色、醬抽色或洗肉水樣,可伴有頭痛,眼花,甚至昏迷,抽搐;或伴有呼吸急促,煩躁不安,心慌等症狀。
[診斷]
I.病史發病前1-4周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猩紅熱或皮膚化膿性感染等病史。
2.浮腫、血尿、高血壓(》18/1l-kpa)。
3.嚴重病例可於起病一週內出現下列任何一種併發症。
(1)心力衰竭:表現為呼吸急促,煩躁不安,肺底出現濕囉音,心串快,或出現奔馬律,肝臟迅速增大。
(2)高血壓腦病:頭痛,跟花,暫時失明,重者昏迷,抽搐,血壓明顯增高。
(3)急性腎功能不全:少尿或尿閉,氮質血症,高血鉀,酸中毒。
4.實驗室檢查
(1)尿常規:有紅細胞、管型和蛋白尿。
(2)血沉增快。
(3)抗鏈球菌素「O」(ASO)增高。
(4)血清補體C3下降。
[治療]
1.西醫藥治療
(1)抗生素治療:青黴素5-10萬u/kg/日,分2次肌注,或頭孢噻肟(凱福隆)50-100mg/L/日,分2次靜滴。
(2)利尿;氫氯噻嗪1—2mg/kg/日,分3次口服。(3)降壓:利血平O.07mg/kg次肌注,或0.02mg/kg/日分3次口服。高血壓腦病時,宜配合其他藥物,如硝昔鈉5mg溶於5%葡萄糖液lOOml中,開始8-10滴份鐘靜滴,1—5 分鐘後視血壓情況調整滴速,或以50%硫酸鎂0.1ml/kg肌注等。
(4)強心治療:參照「肺炎」一節。
2.中醫藥治療
(1)急性期
①風水上犯:眼瞼浮腫,漸及全身,惡風,咳嗽,尿少,尿濁或血尿,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浮緊或浮數。
治法:宜肺利水。
方藥:麻黃3克、生石膏(先煎)25克、車前子10克(包煎)、澤瀉10克、板藍根15克、黃芩10克、仙鶴草10克、白茅根15克。
②濕熱浸漬:肢體浮腫,口渴心煩,胸悶腹脹,皮膚瘡毒,頭痛身重,尿濁或尿如濃茶或洗肉湯樣,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解毒。
方藥:杏仁10克、生意仁15克、白蔻仁6克、滑石(包煎)10克、通草3克、厚朴6克、半夏6克、黃柏6克、大小薊(各)10克。
③水氣上凌心肺:肢體浮腫,咳嗽氣促,心悸胸悶,煩躁不能平臥,口唇青紫,指甲發紺,舌苔白或白膩,脈細數無力。
治法:直肺利水,益氣溫陽。
方藥:麻黃3克、桔梗6克、澤瀉10克、附子(先煎)10克、桂枝6克、細辛1克、太子參10克、北五加皮IO克、萬年青10克、丹參10克、川椒6克。
中成藥:黑錨丹。
(4)邪陷心肝:頭痛眩暈,噁心嘔吐,視物模糊,煩躁,嚴重者可突然出現抽搐,昏迷,舌紅苔黃,脈弦。
治法;平肝熄風,利濕開竅。
選方:羚羊角粉(沖服)1.5克;鉤藤、旋覆花(包煎)、代赭石、黃芩10克、龍膽草、澤瀉、車前子(包煎)、當歸、生地各10克,木通3克,山梔6克。
中成藥:蘇合香丸。
(2)恢復期
①脾氣虛弱:身倦乏力,面色萎黃,自汗,納呆便溏,舌淡苔白,脈11緩。
治法:健脾益氣。
方藥:人參10克、黃芪15克、白朮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3克、當歸10克、陳皮6克、升麻6克、柴胡6克。
中成藥:補中益氣丸。
②腎陰虧虛:頭暈乏力,腰腿痠痛,手足心熱,潮熱盜汗,舌質淡紅、苔少或剝脫,脈細數。
治法:滋陰補腎。
方藥:熟地、山萊萸、澤瀉、丹皮、茯苓、大薊、小薊、牛膝、女貞子、旱蓮草各10克,山藥12克,白茅根15克。
中成藥: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
[預防與調養]
1.鍛鍊身體,增強體質,預防感冒。
2.積極治療各種感染,以防誘發本病。
3.急性期臥床休息2周以上,監測血壓、尿量、心率、心律。待浮腫消失,血壓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可逐漸增加活動量。
4.飲食注意適當限制水、鹽及蛋白質的人量,待水腫消退,血壓正常後漸過渡到普食。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