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產的定義
懷孕20週以前胎兒流掉、或寶寶的體重小於500公克,我們都稱之為流產。此外,初期懷孕時常有胎兒著床不穩的問題,懷孕12週以前容易有流產現象,所以剛懷孕的媽咪們也要多多小心。
流產的原因
Baby部分:
人體有23對染色體,每一對各有2條。胚胎的染色體數目異經常會導致流產,尤其是13、16、18、21、22對染色體有較高的異常機率,這些染色體如果多了一條,就可能會造成各種疾病,甚至是流產,如第13與第18對染色體如果多一條,嬰兒幾乎都會胎死腹中;如果第21對染色體多了一條,則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唐氏症寶寶。
唐氏症患者的發育較為遲緩,常合併先天性心臟病,甚至日後出現智能障礙的問題。染色體數目異常是導致流產的一項重要因素,尤其在懷孕初期更佔極大比例。從懷孕初始~第14週,我們稱為第一孕期,這個期間因為寶寶染色體數目異常而流產的比例,高達此孕期流產的五成;從14週~28週稱之為第二孕期,此時期因染色體數目異常而胎兒不保的比例,則降低至35%。染色體是先天問題,人為無法控制,所以也奉勸因此而流產的媽咪不要自責。
Mommy部分:
年齡因素
媽咪方面造成的流產,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來自於年紀。年紀越大,流產的機率越高。一項統計數據指出:女性年齡介於20~29歲,自然流產率為11%;女性年齡介於30~34歲,自然流產率為15%;女性年齡介於35~39歲,自然流產率為25%;女性年齡介於40~44歲,流產率則高達5成。年紀越大的婦女,體內卵子質變的機率越高、卵子的染色體比較容易出現異常現象,這些都是導致流產機率居高不下的原因。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產科區慶建主任也指出,年齡為是否流產的重要指標之一,此項特徵主要表現於高齡女性身上,至於高齡男性對於流產的影響則較小。所以如果有生小孩打算的媽咪,為了避免流產的機率增加,最好還是把握生產的關鍵時期,早點生育喔。
身體的疾病
當母親甲狀腺功能低下時,也容易導致流產。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原因來自於婦女本身的體質,因甲狀腺產生自體抗體,若影響到卵巢的生育功能,就有可能會導致流產;患有糖尿病的媽咪,若血糖控制不良,很容易就會流產。母親身體的疾病也會影響胎兒是否能夠順利誕生。如果媽咪的甲狀腺功能低下,建議在抽血檢測後,補充甲狀腺素;如果為糖尿病則應定期檢查血糖,在血糖控制較好後約三個月的時間再懷孕較佳。
其他因素
如果媽咪長期暴露於環境有害物質下,也會有流產的風險。什麼是環境有害物質呢?如鉮、鉛、苯、甲醛、氯化乙烯、汞等,所以如果媽咪是在工廠或工地上班,就要多多小心囉。此外;如果是護理人員,長期接觸化療藥物卻沒做好防護措施,也相當容易流產。這些都是職業上的一些風險,為了胎兒著想,媽咪們不得不多些留意,盡量不要接觸到有害物質。除了環境因素之外,母體營養不良亦可能導致流產,但是區主任也指出,除非是很嚴重的營養不良才會有較高的風險,一般正常飲食的媽咪不用過於擔心,以營養均衡、少量多餐為飲食原則即可囉。
這些狀況容易導致流產?
a.嚴重害喜
不會導致流產,即使是害喜狀況嚴重的媽咪們也不用過度擔心,寶寶還是會平安出生的!
b.喝酒
酒精對人體的害處多多,懷孕時喝酒也會提高流產機率。建議媽咪懷孕時不要抽煙與喝酒、此外也少喝濃茶。
c.喝咖啡
很多媽咪都有喝咖啡習慣,建議媽咪:咖啡一天不要攝取超過300毫克。平時也盡量少喝咖啡。
d.曾服用避孕藥
很多女性都有服用過避孕藥,假使懷孕,也不會因為之前服用過避孕藥而導致流產機率提高。
流產的分類
依據不同的嚴重程度,流產可分為以下幾類:
*先兆性流產
先兆性流產是懷孕後第一關常遇到的問題。女性如果懷孕,有20%~25%機率會出現先兆性流產。先兆性流產的特徵為出現在懷孕初期,症狀是陰道出血、合併下腹悶痛。先兆性流產的子宮頸是閉鎖的,這也是與其他流產最明顯的差異。
但是母親擁有先兆性流產徵兆並不一定會導致流產,如果在超音波檢查中有看到嬰兒的心跳,則有九成以上機率可以保住胎兒。但媽咪們必須要注意:如果懷孕初期已有先兆性流產但胎兒沒有流掉,懷孕後期仍須留意是否有早產的風險。曾有先兆性流產徵兆的胎兒早產機率提高、成為低體重兒的機率也增加、周產期死亡率上升,媽咪則容易產前出血。即使過了第一關保住胎兒,懷孕後期也不能掉以輕心喔。
*不可避免性流產
顧名思義,此種流產無可避免。特徵是媽媽的子宮頸已打開,同時可能也有破水與發炎的現象。但如果只是破水,尚未發炎或腹部劇痛,則還有機會救回腹中胎兒,媽咪應先多休息、少走動,症狀沒有持續才可視情況與醫生指示,判斷是否恢復原有生活作息。假使子宮頸已開、破水、發炎、下腹又劇痛,則不可避免將會流產。
*不完全性流產
子宮頸已開,胎兒、胎盤已與子宮部分分離。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則確定流產。
*完全性流產
子宮頸已開。相較於不完全性流產,完全性流產的胎兒與胎盤組織已全然掉落母親體之外。
*敗血性流產
表示體內仍殘餘部分懷孕組織,加上發生嚴重感染,這種情況下可能會造成敗血症。
習慣性流產
以上各種流產情況皆為單一胎的流產,如為連續三次流產,則稱之為習慣性流產。(在台灣醫學界將連續三次流產定義為習慣性流產,但美國生育協會則認為流續兩次流產就算習慣性流產。)導致習慣性流產的因素很多,其中母親本身的免疫問題就佔了25%。比方如為抗磷脂症候群,早期懷孕的流產機率相當高;此外子宮異常也容易導致習慣性流產。所謂子宮異常,如子宮內具有中膈、長息肉、子宮沾黏。多次人工墮胎或墮胎後子宮發炎,都是造成子宮沾黏的可能成因。
除了免疫問題或子宮異常之外,內分泌異常也容易導致習慣性流產。如黃體素不足、糖尿病、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甲狀腺功能過低或泌乳素過高,都是可能成因。其他尚如母親的基因問題也可能造成影響。除了上述因素以外,仍有一些不明原因造成習慣性流產,也是目前醫學界無法完全解開的謎題。
很多媽咪都以為流產後不要太快受孕較佳,但其實6個月以內如果再度受孕,反而可以降低下一胎流產的機率。根據一項調查顯示,如果已經流產過一次,在6個月內再度受孕,其流產的機率是在6~12個月再次受孕的0.66倍,所以6個月內反而是再度懷孕的黃金期;但也要提醒媽咪,剛流產也需要有2~3週子宮復舊的時間,確定子宮沒感染、陰道分泌物無異味,才可以準備受孕喔。除此之外,也建議重視定期健康檢查,預防勝於治療,才能更有效保住媽咪的寶貝!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