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病理性莫忽視,新生兒黃疸病理性莫忽視介紹如下: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寶寶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於皮膚、黏膜及鞏膜黃疸為特徵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黃疸在出生後2~3天出現,4~6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除有輕微食慾不振外,無其他臨床症狀。若生後24小時即出現黃疸,2~3周仍不退,甚至繼續加深加重或消退後重複出現或生後一週至數週內才開始出現黃疸,均為病理性黃疸。延遲餵奶(開奶晚)、嘔吐、生時及生後缺氧、寒冷、胎糞排出晚均可加重生理性黃疸。新生兒ABO溶血、RH溶血、先天性膽道閉鎖、嬰兒肝炎綜合症、敗血病等,可造成病理性黃疸。黃疸嚴重者可引起膽紅素腦病(核黃疸),該病多危及生命,即便搶救治療及時保住生命也會遺留日後的腦癱。
無論是媽媽怎麼坐月子,一定不能讓寶寶在黑暗的家中度過新生兒時期,只要不是寒冷的大風天氣,每天都應該開窗通風換氣,讓自然光線照進室內,若氣溫許可,最好給寶寶勤洗澡,這樣不僅便於發現寶寶是否有黃疸出現,同時也對寶寶大腦發育非常有利。若發現有黃疸,無論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都應諮詢專業醫生,以便及時診治,千萬不能等待黃疸自然消退。
對於那些媽媽是「O」型血,爸爸是「A」型血或「B」型血的,生寶寶前後應及時做相關檢查,防止「ABO」溶血的發生。
當新生兒出現以下情況之一時,應考慮為病理性黃疸,積極治療:1、24小時內出現黃疸;2、黃疸程度深,進展快,即在一天內就加深很多;3、黃疸持續時間長或消退後又重新出現並進行性加重:足月兒超過2周,早產兒超過4周。
新生兒黃疸發生的幾率很高,其中不少是生理性黃疸,不需治療就可自然消退,但也不排除有一些是病理性黃疸。如何處理應多聽取醫生意見,以免貽誤診斷與治療。
生理性黃疸無需擔心
「黃種人新生兒發生黃疸非常普遍,肉眼觀察,約有50%的足月兒、80%的早產兒出現黃疸。」農紹漢介紹,人體內的血清膽紅素增高所引起的皮膚、眼睛鞏膜的黃染稱作「黃疸」。血清膽紅素是人體內紅細胞衰老死亡後的降解產物,如果血清膽紅素過多,超過了肝臟的處理能力,肝細胞對膽紅素的處理能力下降,血清膽紅素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就會引起黃疸。
病理性黃疸勿掉以輕心
如果是黃疸持續不退而且有加重的跡象,同時寶寶出現精神不好、哭鬧增多、體重下降等情況時,便不可再掉以輕心。當新生兒出現以下情況之一時,應考慮為病理性黃疸,積極治療:1、24小時內出現黃疸;2、黃疸程度深,進展快,即在一天內就加深很多;3、黃疸持續時間長或消退後又重新出現並進行性加重:足月兒超過2周,早產兒超過4周。
「從皮膚上看,孩子的皮膚呈檸檬黃或胡蘿蔔黃,都應該是病理性黃疸。僅臉部、軀幹發黃為輕度,黃過膝蓋到腳是中度,手心、腳心都是黃色就屬於重度了。」農紹漢表示,引起病理性黃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常見的有母嬰血型不合導致溶血,母親患肝炎、地中海貧血、腸道病,孩子有宮內感染等,有的則因為餵養母乳而出現。
儘管多數的黃疸比較好治療,但如果黃疸濃度過高,甚至發生「核黃疸」,除可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引起運動障礙、腦癱及聽力問題外,嚴重的可導致死亡。農紹漢說,家長要密切觀察孩子的黃疸變化,但最保險的還是在醫院監測,一般情況下,經皮測膽紅素如高於12.9毫克/分升,則應住院診治。
目前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多數是採用照光治療。通過照光,能讓體內的膽紅素轉換成其他物質,使得體內不斷堆積的膽紅素找到另一個出口,黃疸的症狀就能改善。而照光對肝功能並沒有影響,等到寶寶的肝臟成熟後,能夠自己處理膽紅素時,才算達到正常狀態。但是照光後仍無法改善的寶寶,必須以藥物或換血來治療。如果黃疸是由於膽道閉鎖所形成的,就需要用手術治療了。
另外,專家提醒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應重在預防,如孕期防止弓形體、風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後防止敗血症的發生。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