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調查顯示:門診注射室裡輸液病人近一半是主動向醫生提出輸液要求的。很多人認為打針比吃藥療效好、見效快,其實,這是一種醫療誤區,醫學專家對患者提出了如下的忠告:
輸液效果不見得比藥物快
有人認為,口服藥的生物利用度沒有注射劑高,但事實上,現在口服藥的生物利用度也可以達到90%,而且出現了很多新型的高效藥物,像接受手術後病人營養差,以前只能靠注射給藥,現在則有很多種高效的營養補充劑來完成補充營養的作用,不必再依賴注射液。
而且,針劑的純度雖然比口服藥物高,但由於其製作工藝較複雜,在除去雜質的時候有效成分也會損失,所以注射劑的有效成分比口服藥劑要少。
很多患者認為打針來得快,其實注射劑雖然起效快,但是最終效果與口服藥是一樣的,只不過口服藥有一個吸收的過程。患者應該糾正一些錯誤觀念,減少注射要求。
注射劑的不良反應較重
注射劑的不良反應通常較重,發生頻率也比較高。對人體來說任何形式的開放血管都不是一件好事。注射液特別是輸液雖然純度很高,可是仍然不能避免其中存在不溶性的微粒。這些微粒可以通過輸液器的終端過濾裝置進入人體,即使是質量合格的注射劑也達不到理想的「零微粒」限度。注射劑中較大的微粒可造成局部循環障礙,引起血管栓塞。微粒過多可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並進一步導致組織缺氧,產生水腫和靜脈炎。更嚴重的是異物還可從血管侵入組織,由於巨嗜細胞的包圍和增殖引起肉芽腫,輸液中所配的藥物越多,所含的微粒就越高。如果輸液器、藥品等質量再不合格,輸液配伍也存在問題的話,微粒所造成的後果將更為嚴重。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多種藥物並用可能因藥物間發生反應產生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增高。據統計,數種藥物並用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分別為:2-5種佔4%,6-10種佔10%,11-15種佔28%。
吃藥能治的病儘量別打針
安全用藥的四個原則是安全、有效、經濟、適用,藥物的嚴重不良反應,比如休克很多都是來自於注射類藥物,口服的比例很少,所以從安全角度講,口服藥物更好,醫生建議,如果不是嚴重感染最好不用注射劑。而且使用口服藥物相對來說價格便宜,服用方便,不像注射劑只能由專業人員完成,對病人來說是省時省力的選擇。
所以,在此提醒病人,如果能口服藥物,最好不採取注射的方法,能肌肉注射最好就不採用靜脈注射。即使必須注射的也應該儘量減少注射的次數,同時減少注射劑聯合使用的種類,避免不良反應和配伍禁忌的出現。
有些病必須使用注射給藥
雖然我們認為能吃藥的病就不要打針,但是有的情況是必須使用注射給藥的,像病人有吞嚥困難、嘔吐、嚴重腹瀉、胃腸道病變和其他類型的吸收障礙,還有在病情嚴重或發展迅速,需要很高的組織藥物濃度做緊急治療的情況。有的病人不能保證按時按量吃藥,醫生也可以建議他用注射給藥,但還是要遵循安全用藥的原則,儘量減輕注射給病人可能造成的傷害。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