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習慣千奇百怪,如平時喜歡抱著觸感好的容貌玩具寸步不離;睡覺的時候,得吸吮毛巾或毛毯的一角,或必須睡在媽媽身邊,一邊玩著媽媽的頭髮及耳朵一邊睡覺等,這就是平時所說的戀物情結。
專家建議,如果家中寶寶對某物的依賴性太強,大人不必強迫他放棄,應多觀察寶寶如何與該物相處才是。
婷婷一歲十個月了,身體健康、性格活潑,只可惜有一點怪習慣──不論是午睡或是晚間睡覺時,都喜歡抱著柔軟、有花紋的被單不放。當花紋被單髒了拿去清洗,換上另一條不同的被單時,她就苦惱著不肯睡覺,讓媽媽非常擔心,怕女兒物品的依賴會變成難改的惡習,不知怎麼糾正才好?
學會獨處的必經過程
寶寶自出生到三歲是成長最快的階段,無論在認知、心理、社會方面的發展,都要經過很多的階段。寶寶在成長中變化,做父母的既喜悅,又懊惱他們的某些行為。寶寶對物品的依賴性也即戀物情結,如吸吮毛巾或毛毯的一角、抱著填充玩具寸步不離或睡前吸吮奶嘴等,這都是寶寶隨著認知發展,學習分離、獨立的一個階段。
專家表示,新生兒的第一個月屬於缺乏社會互動或交流的“自閉期”,在生理上會對各個感觀所接受的刺激予以反射式的反應。慢慢地,他開始會感受到照顧者的存在,可以解決他生理、心理的不適,如肚子餓了會餵他東西吃,被擁抱、撫摸會有舒服的感覺。該階段嬰兒與主要照顧者形成共生的關係。
等到嬰兒五六個月大時,他開始學會翻身、抓握、爬行,可以控制肢體離開照顧者。但是在練習探索技巧的同時,他也開始學習分辨異同,所以他會怕生,並希望隨時隨地尋找到照顧者的安慰與支持。兩歲左右的幼兒,才能慢慢學習適應主要照顧者短暫的離開,學習分離而面對別人或是獨處。就在這時候,逐漸發展出一些轉移性的物體,如布娃娃、奶嘴、毛毯等,當照顧者不在時,可以通過這些物體提供象徵性的溫暖和親密,使其逐漸放棄身體上對父母的依賴。
因此,家中寶寶若表現出對某物的依賴時,父母不必過分干涉他,周圍的人一旦嚴厲斥責他,反而會引起寶寶的不安,會拼命抓著毛巾不放、吸吮著奶嘴、抱著小熊,或是不肯更換被單,有的寶寶還會好不容易改掉一個壞習慣,又來一個新的壞習慣。所以,只要是不妨礙他的身體健康,就可順其自然,不必強迫他放棄。等寶寶長大之後,自然便會放棄對物品的依戀,其戀物情結也會漸漸消失。
適當措施改變戀物情結
當然,從某種程度上說,戀物情結會使寶寶變得膽怯、缺少安全感,造成寶寶依賴性強、缺乏獨立性。另外,長毛絨玩具容易藏污納垢,有許多細菌孳生在上面,寶寶經常抱著它睡覺,不是很衛生。據此,專家建議家長:遇到這種情況,雖不必大驚小怪,但可採取以下一些措施:
應對方法1:
增加他的安全感
寶寶習慣抱著長毛絨玩具、吸吮奶嘴睡覺,多半是缺乏安全感,所以家長應讓他有安全感,以消除他心中的不安。在寶寶睡覺前,盡量不要講恐怖的故事給他聽,此外,在寶寶睡覺前可以拍拍或安撫他,增加他的安全感。
應對方法2:
鼓勵他成為勇敢的人
平時可以多講一些勇敢孩子的故事給他聽,告訴他:“許多小朋友與寶寶一樣年紀,但是他們膽子都非常大,從來不用長毛絨玩具、奶嘴來陪伴睡覺。媽媽知道寶寶也是一個勇敢的孩子,你可以試試不要這些東西,自己一個人乖乖地睡。”
應對方法3:
養成睡前良好習慣
有的家長為了擺脫麻煩,總是對寶寶說:“自己抱一個你最喜歡的玩具、被子去睡覺。”這便為寶寶養成不良習慣提供了最佳理由。所以,家長應鼓勵寶寶睡覺時不要抱玩具、吸奶嘴等,讓他什麼都不要做,好好睡覺。
應對方法4:
陪他一段時間
在媽媽不能陪在一旁睡覺的情況之下,寶寶只好吸吮或是抱著能夠替代媽媽的東西以便讓自己安安穩穩地入睡。為了讓寶寶在睡覺之時不會感到孤獨,所以媽媽若是能夠在一旁陪寶寶一些時間,直到他入睡為止,那麼一定會令他非常安心、高興。
應對方法5:
告訴他他已經長大了
讓寶寶感受到自己已經是大孩子了,這有助於改善寶寶對物品的依賴性。但切記不要因此而給寶寶過多的壓力,或是勉強他立即改掉這些習慣。太多的壓力或過於強迫孩子,有可能會使寶寶更執著地依戀這些物品。
應對方法6:
借助外在力量
幼兒園的老師,疼他的爺爺或奶奶的鼓勵,可以轉移孩子對物品的依賴。
應對方法7:
鼓勵比責罰有效
鼓勵寶寶,贊賞寶寶不吸奶嘴、不抱玩具睡覺,比責備或處罰來得有效,父母須耐心地處理此類問題。有些父母會使用一些過激的方式,如把辣椒塗在奶嘴上,塗辣椒具有懲罰的意味,對寶寶具有很大的負面影響。懲罰或給予寶寶太大壓力,可能會令寶寶養成其他更不好的習慣。
應對方法8:
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矯正
三四歲的寶寶,要比兩歲前的寶寶更易改善。應選擇寶寶壓力較小的年齡階段來矯正,比如第一次上幼兒園,就不是處理問題的好時機。
要引導不要壓力
寶寶天生對各種事物都充滿好奇,所以會不斷要求玩新的玩具,因此寶寶對物品的依賴,大多會在不知不覺中改掉。如果同時又受到其他小朋友的行為影響,便會逐漸放棄對物品的依賴性,轉而投入到其他遊戲活動中。
因此,寶寶的戀物情結,會隨著認知及人際發展而逐漸改善,只要不妨礙他的社會化及健康,不必強迫寶寶馬上放棄,父母應從旁保護他、引導他,切勿發牢騷與責罵,以免造成寶寶的壓力。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