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其他] 英仙座流星雨觀測方位

要找到英仙座,首先應該找到英仙座所在的銀河帶。銀河帶是橫跨星空的一條乳白色亮帶,找到銀河帶後再往北看。整體來說,英仙座位於星空東北部,靠近仙後座。英仙座有一個明顯的彎弓形狀,比較容易識別。

今年的時間為8月12日午夜至13日凌晨1點至3點半,東北方向,北緯35度為最佳觀測點.

有許多朋友都詢問我,觀測流星雨要不要用望遠鏡?其實,目視觀測流星雨是不用望遠鏡的,只要用肉眼就可以了。因此,目視觀測流星雨是一種很好的天文普及項目,因為基本不用什麼器材。

夜裡觀測流星雨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需要面對輻射點。筆者在很多文章中看到說「許多流星都從輻射點射出」,感到有點疑問。因為流星是隨意分佈的,如果在A地流星從所謂「輻射點」射出,那麼B地看到的同一流星將是從另一個方向經過。因此筆者覺得這種說法沒有道理。但是,由於流星與輻射點的遠與近,和流星軌跡的短與長是很有關係的,因此面對輻射點可以「捉」到更多的流星,面對輻射點便可以看到更多的流星。

2、選擇好時間。經常看到有些新手,明明是凌晨才可以看的流星雨,剛剛天黑就在那裡伸長脖子守候了。在這裡我想提醒這些新手,你不是超人,你是人,你需要睡覺,請你在看不到流星的時候就不要看吧。一般輻射點升起以後能辨認流星是否群內,所以當你決定要看流星雨的時候,最好查一下輻射點的升起時間,然後睡到那時候再來看吧。學到這一點要會舉一反三,因為輻射點落下以後也是看不到流星的。

3、要盡量讓自己舒服。看流星雨不是看星系、星雲之類的東西,早一分鐘晚一分鐘都在那裡等著你。流星是很可惡的東西,出現瞬間就會消失了,因此你要最大限度的利用觀測時間。最好的做法就是讓自己感到舒服,例如躺著、坐著觀測。站著觀測是迫不得已的選擇。

4、要學會區分群內、群外。說起來很容易,但是有些流星連老手也不一定能立即區分是否群內、群外。第一,流星的反向延長線必須穿過輻射點或者是附近(一般是1度左右),這是很容易學會的;第二,如果有一顆流星反向延長線穿過輻射點或者附近呢?那麼就要學會一些方法。第一,判別速度;第二,判別軌跡長度。如果速度和群內流星相差很大(這需要找感覺),那麼就是群外流星;如果在輻射點附近連續劃出很長的軌跡,也不是了。

5、如何估計流星亮度。這也是需要找「感覺」,腦裡面要儲存許多星星的「亮度」,然後當流星出過以後,用流星的最大亮度與腦裡面的「記錄」比較,一般準確到個位數就可以了。

6、測定極限星等。不能以肉眼看到幾等星為標準,國際流星組織規定,必須觀察特定天區內的星數,然後查表求出極限星等。

許多事情都是說出來簡單,做起來難。觀測流星雨也一樣,特別是對那些需要下半夜觀測或者通宵觀測的流星雨,如果需要過幾分鐘或者以上才能出現一顆流星,那麼對觀測者就是一個考驗。如何成功地「熬」過這個夜晚,筆者有不少經驗,希望可以和大家分享。

1、要有信心、有耐心。抬頭望天的時候,心裡要想著「我是幸運的,我看的這一個天區馬上就會出現一顆流星」,我發現有這種感覺,到了真正支持不住的時候,就會發現時間過得比預計的要長。而且,如果真的出現了一顆流星,心頭也會有極大的振奮。

2、要區分流星與幻覺。相信大家都有一些感覺,如果是獨自觀測,有時候很難判定是否出現了幻覺。筆者和大家交流一下經驗。第一,幻覺的「流星」軌跡一般很短;第二,幻覺的「流星」有時候速度很快,分辨不清到底哪裡是開頭,哪裡是結尾;第三,幻覺的感覺好像是「飄」在眼睛上的,而真正的流星有一種很踏實的感覺,而且感覺好像是和夜空融為一體的。以上是筆者的一些感覺,希望能夠和大家多多交流。

3、相信自己的觀測結果。有時候觀測發現,自己的觀測數竟然比預報ZHR稍大,這時候不要慌,也不要馬上開始想自己哪裡記錯了。如果你看到了確實的流星,那麼就不要不相信自己的觀測結果。

4、除了觀測時的努力之外,準備也是很重要的,不要到了觀測地點才發現忘記帶了什麼,這點新手必須要注意。至於身體問題,則是新手、老手都要注意的問題。如果是下半夜,那麼就要注意鬧鐘問題,不要到了第二天才懊悔不已。
最後,祝大家觀測成功!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