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準媽媽都希望肚子裏的寶寶發育正常,而定期進行產前檢查就是了解胎兒生長情況的最好方法,不少胎兒發育問題、先天缺陷或疾病,都能透過產前檢查發現,以便及早治療或處理。
胎兒的先天發育異常是指身體結構(如先天性心臟病、兔唇裂顎)、染色體(如唐氏綜合症)、遺傳基因(如重型地中海貧血病)和其他種類(如病毒性感染)的缺陷,每100個胎兒中約有3個會出現這些問題。
年齡較大、家族有遺傳病史、曾誕下不正常嬰兒、患糖尿病、濫用藥物、受輻射影響的孕婦,胎兒發育異常的機會較高,這類高危一族需接受進一步的診斷。
醫生會為高危孕婦進行一系列的檢查,如超聲波檢查、羊膜穿刺、絨毛膜活檢、臍帶穿刺、磁力共振影像等。非入侵性的超聲波檢查可在懷孕不同時期診斷各種問題:
●11-14周:量度胎兒的頸皮厚度,有助診斷唐氏綜合症。
●20周:觀察胎兒的生長及身體結構,可發現部分胎兒畸形,如先天無腦無脊髓畸形、腦水腫、先天性心臟病、橫膈膜疝、前腹缺損和腎積水。
●32周:觀察胎兒有否出現高危風險。
●任何時期:觀察胎兒的生長及身體結構,並可檢查孕婦的子宮大小與懷孕周期是否配合。
三維、四維超聲波
二維超聲波最常用於產前檢查,能提供一個平面影像,多普勒超聲波掃描更可顯示臍帶及大腦內血液流動情況。而三維超聲波提供的影像是靜態的,它可同時顯示胎兒的三個平面影像,還可掃描胎兒的骨骼。至於四維超聲波則可連續顯示三維超聲波的掃描影像。
入侵性檢查
羊膜穿刺、絨毛膜活檢和臍帶穿刺均屬入侵性檢查。羊膜穿刺是在超聲波的監察下,進入胎兒羊膜內抽取羊水進行化驗,通常於懷孕16至20周之間進行,接受檢查的孕婦有0.5%的流產風險。至於絨毛膜活檢則是抽取胎盤組織化驗。
上述兩種方法只能檢查胎兒的染色體及遺傳基因,而臍帶穿刺就可抽取胎兒的血液作化驗,以確定胎兒的血紅素水平,有助診斷胎兒貧血,孕婦流產風險約為2%。
產前介入
若胎兒不幸出現發育異常問題,人工流產也不是唯一的選擇,部分畸形問題可在產前處理。舉例說,胎兒若出現肺積水,可利用導管將肺部的液體引流到羊水中,防止肺部萎縮;雙胎輸血症可利用激光技術治療。
如果產前介入未能解決問題,而孕婦又決定繼續懷孕,便應選擇在有新生嬰兒急救設施的醫院生產。
唐氏綜合症可致多種健康問題
唐氏綜合症是其中一種可透過產前篩查發現的先天缺陷。據統計,每一萬名初生嬰兒中,約有15名患唐氏綜合症,推算香港每年有近百名唐氏綜合症嬰兒出生。
一般人共有23對染色體,但唐氏綜合症患者則多了一條第21號染色體。早於六十年代,醫學界已經可以從羊水中驗出胎兒細胞的染色體,診斷胎兒是否患有唐氏綜合症。在產前驗出唐氏綜合症可讓父母考慮是否有能力照顧孩子。如無能力照顧的話,也可考慮人工流產或安排領養。
唐氏綜合症患者有一定的外貌特徵,包括眼角輕微向上、鼻扁、眼瞼較厚、四肢短小等。患者的平均智商為50,屬中度智障;大部分患者最少一隻耳朵的聽力較差。
其他可能出現的健康問題還包括先天性心臟病、甲狀腺功能不足、腸道不正常、癲癇症、睡眠窒息症、肌肉張力不足而影響四肢活動、吞嚥和說話能力等。約一至兩成嚴重病人只可活到4至5歲,其餘病人一般可活到50歲或以上。
唐氏綜合症暫時未能完全治愈,但學前訓練、物理治療、社會和家庭支持均有助改善病人的生活質素。
綜合檢驗
唐氏綜合症是無法預防的,但該症與產婦的年齡有關,母親年齡愈大,胎兒患病的機會也愈高。除了孕婦的年齡外,為孕婦驗血及檢查胎兒的頸皮厚度也能幫助診斷。不過這兩種非入侵性檢查不能百分之百確診唐氏綜合症,但結合不同指標作篩選,可找出小部分真正高危的孕婦,才進一步作入侵性檢驗。這種篩查方法既能盡量減低流產的風險,亦能找出更多的唐氏綜合症胎兒。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