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孩在胚胎發育時,睾丸會從腎臟旁邊的位置向下移,經過下腹,最後進入陰囊,若過程中出錯,睾丸沒有到達陰囊,這個現象就稱為隱睾,是頗常見的小兒外科疾病。
患睾丸癌風險高
隱睾可分為低位和高位兩種,睾丸停留在腹腔中屬於高位隱睾,而低位隱睾則指睾丸位於腹腔外,但又未進入陰囊的狀態,從腹股溝可摸到睾丸。據統計,約3至4%初生男嬰會有隱睾,早產嬰有此問題的風險較高。隱睾通常只會影響單側睾丸,如嬰兒出現雙側隱睾,便有需要檢驗染色體,以確定其性別。部份有隱睾的嬰兒,其睾丸會在出生後半年內自動進入陰囊,若半歲後仍未回復到正常位置,便屬於「絕對性隱睾」。由於腹腔和腹股溝內的溫度過高,會影響睾丸的功能,有可能造成不育,故必須盡早處理。低位和高位隱睾的處理方法不同,患有低位隱睾的男嬰可在一歲接受手術,在下陰打開一個約一吋的切口,將睾丸周圍的黏連組織清除,再將睾丸帶入陰囊並固定位置。至於高位隱睾則要進行兩次手術,第一次手術是利用腹腔鏡切除睾丸附近的黏連組織,待三個月後再進行第二次手術,將睾丸帶入陰囊內。在手術後一年內,睾丸仍有約15%的枯萎機率,故必須密切覆診。隱睾病人患睾丸癌的風險較一般男士高逾25倍,必須每年接受睾丸檢查,若發現睾丸短時間內突然變大,或是病發徵兆,宜盡快求醫。逢周四刊出資料來源: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外科學系助理教授黃格元醫生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