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其他] 蘋論:重組經機會 應對失業挑戰

政府統計處昨日公佈,本港最新一季的失業率為3.5%,略略好過外界預期。政府同時強調,由於勞工數據滯後,有關數字還未全面反映金融海嘯的影響,本港失業率短期內將進一步上升。港府的這種論調應該說是清醒的,反而凸顯政府為因應金融海嘯而設立的經濟機遇委員會,太落後於形勢,如果不裁撤,就應重組。
金融海嘯會令本港失業率飆升至那個水平?學者多預期不至於出現8.5%(03年4至6月)的「沙士價」。但是,筆者認為,以今次海嘯的威力強勁過97-98年亞洲金融風暴計,即使香港經濟、股市不會出現「沙士價」,復蘇所需時間恐怕也要長過戰勝金融風暴一役。
97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前夕,本港失業率低見2.1%(97年7-9月),大約一年半後衝上6.4%的高 (98年11月至99年1月),又經過近兩年時間才回落到4.4%(00年10-12月)。如果以類似的周期計,本港的失業高 要到明年下半年才出現,莫期望失業率會好快回落。冬天剛來臨,春天仍遙遠。
從G20金融 會的結果看,全球聯手救市行動顯然受阻於金融秩序的重建,即利益的重新分配。而內地以自由行、CEPA 幫助香港走出沙士困境的招數已經用老,新增三線城市居民自由行、新增港企北上優惠,對香港經濟增長的刺激實在有限。

時至今日,港府有必要重整架構,全面檢討、整體規劃、持續推出應對金融海嘯的措施。行政長官曾蔭權寄予厚望的經濟機遇委員會,多名成員所在的大機構已成為裁員的急先鋒,公信力盡失。不過,經機會的英文名稱「Task Force on Economic Challenges 」(照字面可譯作「應對經濟挑戰專責小組」)仍算實際、可取,曾特首如果不願炒掉現有的成員,應增加裁員潮影響最嚴重的界別的打工仔代表,讓他們提出問題、期望,讓那些「大班」委員和高官尋找解決途徑,讓經機會有用武之地。
筆者早前一再疾呼港府盡早檢討基建項目,加快開工進度,以增加就業。應該指出的是,港府現時加速上馬中小型基建,固然有助降低失業率,但對近日湧現裁員潮的金融業、零售業、地產業,以及已被波及的飲食業、旅遊業,助益甚微,需要政府伸出援手的行業越來越多。
環顧周邊地區,近期刺激消費、穩定就業的措施頻出。內地既有新增4萬億元人民幣投資的大手筆,也有暫緩調整最低工資的舉措;繼澳門之後,台灣也大灑金錢,向每位居民派發3,600元新台幣消費券,連被收押的前總統陳水扁,一家十口也可以領取3.6萬元消費券。
如果「Task Force on Economic Challenges 」能善加借鑑,綜合運用財力、影響力,在刺激市民消費、暫緩推動最低工資制度、增加再培訓投入、增加困難人士生活或交通津貼等方面,協助政府推出新政,將紓緩失業問題、紓緩民生困苦,也有安定民心的作用。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