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投資學堂:買迷債有如「賣保險」

「真相」真可謂越問越明!在過去數周,經常被傳媒朋友詢問到有關雷曼迷你債券的問題,在被問得多、查得多後,筆者不禁感到,這應該叫「迷離債券」,其運作真是撲朔迷離,很難想像有關方面會容許銷售給一般小投資者。
初時,當記者朋友傳來雷曼巨鯨迷你債券系列36的廣告銷售資料時,筆者看罷,仍不知它講甚麼,於是惟有到證監會的網頁,尋找該迷你債券的招股章程(Prospectus ,此乃證監會的用語)。
當筆者到證監會網頁內,在「非上市股份/ 債權證」一欄搜索時,察覺內 由A 至Z 排列,尚不足夠,還加上0至9,可見近數年已發行了不少「所謂」債券,筆者開始懷疑在這龐大的債權證中,會否尚有「另一間」類似雷曼的在稍後可能有機會出現問題?
在筆者印象中,Prospectus 是較審慎及嚴謹的文件,可是在該雷曼迷你系列36的Prospectus 中,「本公司債券簡介」一欄內便寫 「實力深厚引發優良回報潛力」。好像在Prospectus 內列出語帶廣告推銷字眼並不太適合,很容易令小投資者順理成章地認為該債券真是「實力深厚」!
另一方面,筆者初時感到,該債券的運作極之難明,看了該Prospectus 多次後,才知是用錯方向,主因是筆者原先以「債券」模式來理解它,但卻想不到該迷你債券的投資者,原來變相做了「保險公司」,為該7間信貸相聯的公司發行信貸保障,而多收的利息,查實是該保障之「保費」。
筆者推測,雷曼早前可能發行了不少企業之信貸保障(即類似CDS 之物體),於是將之重新整理(Repackage ),然後轉給小投資者代其平倉。

銀行盈利影響不大

投資學堂:買迷債有如「賣保險」圖片1

在看罷該Prospectus 後,筆者「個人」感到,焦點很容易集中於該7間信貸相關之藍籌企業之風險上,「可能」因而忽略了發行人及掉期對手一旦出事之風險。此外,筆者不太明白,為何這樣深奧的迷離債券,卻沒有圖解在Prospectus 內,試問小投資者又如何明白?筆者開始懷疑,銷售人員是否明白這些迷你債券之運作?
上周銀行公會主席、中銀香港(2388)的總裁和廣北表示,將會以市價回購雷曼的迷你債券,這個回購價,相信不會是雷曼苦主希望取回的金額。如果銀行最終只以「市價」回購這批債券,涉及事件的銀行,例如中銀香港、大新銀行(2356)等,其盈利影響應該不大。
根據上周美國NYPPEX 研究機構的估計,雷曼清盤後,大約可recover 3800億美元之證券,及大約64億美元之相等現金,而雷曼的senior unsecured creditors 則大約可取回61%的本金。可是其他不在賬目內的債務(off-balance-sheet liabilities )之債權人,相信不會取回任何款項。
故此,近期雷曼債券在市場的買賣僅得大約10%,即市價只值本金的10%(資料來自The Times 20Oct 08)。NYPPEX 估計,大約需時18-24個月,方可完成雷曼之清盤工作。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