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曼迷你債券及衍生產品的回水問題終於再現曙光。金管局昨日公佈,截至周四止,共接獲12,091宗雷曼相關產品的投訴,並已將首批共24宗涉及銷售失當個案,轉介證監會處理,以便採取進一步紀律行動。該24宗違規個案涉及兩家本地銀行,據了解,兩行是最近盛傳已與個別苦主和解的大新和星展銀行。 記者:羅嘉銘、劉美儀、周燕芬
大新昨晚發表聲明,承認收到涉嫌違規的通知,將配合當局調查。若證實銷售雷曼產品涉及失當手法,該行承諾將按個別情況作適當賠償。大新已委任羅兵咸永道會計師行為獨立顧問,就銀行合規情況進行全面及徹底檢討,包括投資產品的銷售。至於大新子公司豐明銀行昨晚則澄清,該行沒收到投訴通知。
若遭譴責 索償有佐證
大新昨晚承認收到涉嫌違規的通知,將配合當局調查。
星展銀行發言人昨日回覆查詢時說,不便評論市場揣測及客戶個案。如有某些個案的不良銷售證據成立,該行將會負責。值得注意是,若任何指控查明確實,證監會有權聯同金管局引用《證券條例》將違規銀行「開名」譴責,這將是苦主透過消委會入稟索償的有力佐證。
雷曼破產已逾一個月,金管局本周一才披露,本港共4.3萬人買入雷曼相關產品,投資額201億元;當中3.36萬人購入雷曼迷債,涉資112.05億元,共16家銀行參與分銷,惟沒有公佈分銷比率,有傳中銀佔逾30%。
翻查資料,星展主要推售由Constellation 發行的「有抵押票據」,本港流通量約24億元,因該等票據大部份與雷曼信貸事件相聯,票據實際抵押品──雷曼信貸掉期違約合同(CDS )的市值現已跌逾90%。即使星展回購,苦主取回本金亦不多。大新除了銷售雷曼迷債外,亦向客戶推介雷曼美元票據。
證監會:不會逐一調查外界憂慮證監查案需時,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昨發表聲明指出,不會就金管局轉介個案逐一調查,而是採取更有效率、由上而下的方式進行。他解釋,單一銷售機構通常涉及多項指控,證監將研究該等機構在監控風險是否存在系統性缺失。所謂「由上而下」是指證監調查銀行在銷售產品時有否缺失,是否構成銷售失當行為。管理層是否了解產品特質和風險?前線銷售員有否足夠培訓?涉案銀行有足夠時間回應指控,每個通知及上訴過程,均有21至30日的回覆期。
一旦蒐集足夠證據,證監將與金管局商討後,才決定如何處分違規者。按例可「開名」公開譴責、暫時或永久撤銷牌照,亦可暫時或永久禁止從事投資產品銷售業務,輕則罰款最多1,000萬元或交回獲利額三倍。
「債券」名目或存誤導證監會強調,該會或同意接受自願和解協議,視乎違規人士或機構是否已為失當行為採取補救行動。
市場抨擊雷曼迷債以「債券」為名,這最有誤導投資者之嫌。韋奕禮昨在立法會回應指出,證監審批銷售單張的名稱是眾多審核內容之一,這並非最重要項目。銷售人員有責任向投資者詳細講述產品風險,但若大眾指產品名稱引致誤導,證監未來會多加留意。
金管局處理雷曼產品投訴數字
投訴個案:12,091
已作登記:8,023
確立投訴細節:3,145
立案調查:*119
再找資料:783
表證不足:21
轉介證監:24
*金管局將其中24宗個案轉介證監
註:截至10月16日
退休人士點解買迷債?
冇提雷曼
65歲朱先生(圖)4月向豐明銀行購買了100萬元雷曼迷債,「個經理一味推銷話有5厘息,好過做定期,又送2,000蚊百佳禮券,完全冇提過雷曼,更加冇提風險。」他一向只存定期,若知有風險一定不會買。9月12日,雷曼傳出不穩,大新職員仍向他推銷迷債,他即場拒絕。到9月18日,他收到豐明通知,才知道自己買的是雷曼迷債。
職員呃人65歲尤先生與太太是退休人士,06年起多次經星展購入160多萬元雷曼產品。當時星展職員稱產品為退休人士而設,職員保證到期可百分百退回本金,風險幾乎是零,完全冇提雷曼。後來他發現月結單上產品價值不斷減少,雷曼出事後,銀行才通知他們。尤太氣憤地表示:「我以前只信兩種人,一係醫生,第二就係銀行,點解銀行要用呢啲手法呃老人家?」
你想知 想講 想問?你對證監會調查雷曼違規個案有何意見?
請即上《蘋果》留言喇!
或電郵至:mailto:focusgroup@appledaily.com
傳真:37112411
手機短訊:63836568
星展指若有某些個案的不良銷售證據成立,該行將會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