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二十九日首輪否決七千億美元救市方案,刺激金融大海嘯發狂般席捲全球,連遠在太平洋另一端的小島台灣,也風雨飄搖;不少企業與散戶擔心民間銀行倒閉,將資金移至公營行庫,使得體質較弱的銀行升高流動性壓力。
本刊調查,中央銀行已嚴密監控,大幅輸血;而銀行業為自保,也雨天收傘,對同業與企業的借款都趨於緊縮,準備度過金融寒冬。
撰文:褚親親、何曼卿、林雅惠
攝影:許凱迪、莊中隆、林玉偉
資料:李玉玲
美國百年難得一見的金融大海嘯,捲起千堆雪,連太平洋的小島台灣也難以倖免。
週二早晨八點半,銀行還沒開門,台灣銀行和平分行門口已有好幾位伯伯嬸嬸在排隊,問他們為什麼這麼早來,「來開戶啊!錢存在台銀比較安全。」一位老伯說。一位家住木柵、年逾六旬的媽媽,則是一早看到電視狂報美國紓困方案未過,歐、美銀行倒閉的新聞,心裡不安,立刻搭上捷運直奔台銀,還說要幫女兒也開一個戶頭。
台灣銀行9月30日一大早就有客戶排隊等銀行開門。
散戶憂心狂搬存款
再到一千三百公尺之遙的台銀公館分行,九點多才剛營業,已人聲鼎沸,一位退休榮民遇行員就問:「我想要定存,是不是得另外再開戶呀?」行員答說,已有戶頭的,直接填單就好。一位台銀職員對本刊說,這幾天想在台銀開戶,常得等上一等。
本刊調查,由於金融風暴強不可測,不少敏感的民眾,急著把資產搬家到安全的行庫,尤其在最後一家列管的慶豐銀行被金融重建基金(RTC)接管後,對存戶全額理賠的機制也結束,未來回歸存保機制,每家銀行每位存戶存款理賠保障最高只有一百五十萬元,存戶憂慮辛苦錢不保,更加速資金大搬風。
本刊向台灣銀行發言人蔡富吉詢問,他不假思索,立即從腦海裡掏出一項驚人的數字:九月一日至二十五日,台銀增加三百億元的存款,比起去年同期呈現二位數的成長。
台銀是國營行庫龍頭,可反應保守的資金動向。一位台銀櫃員說,「客戶看到國外銀行倒閉十幾家,就把新台幣、外幣存款,甚至房貸都搬過來。」為什麼連債務也搬?他解釋,「房貸戶擔心萬一借款的銀行倒了,房子就不能動(買賣)了。」
全美最大儲貸銀行「華盛頓互惠銀行」(Washington Mutual Bank)9月25日宣告倒閉。(AP)
台北股市9月30日持續探底。
慶豐銀行9月26日遭接管。
《新聞辭典》RTC和存款保險
九〇年代國內金融機構頻踩地雷企業,出現經營危機,為讓問題金融機構退場,政府仿美做法,2001年引進RTC(ResolutionTrustCompany,即資產再生公司)機制,設金融重建基金設置管理條例,成立公營的RTC,整頓問題金融機構,經費來自金融營業稅收、金融機構繳交的存款保險費等。
7年下來,RTC共處理中華、寶華等54家問題金融機構,賠付2,063億元。但金融重建基金設置管理條例只實施到2005年7月10日,屆期後不再接新案,屆期前已列入處理名單的銀行,則可繼續處理,慶豐銀就是金融重建基金的最後一案,之後將回歸存款保險機制。
存保機制的執行單位是中央存保公司,一旦銀行無力支付民眾存款,就由存保公司出面賠付,以保障存款人權益。過去每戶最高只賠100萬元,目前經修法,已提高到150萬元。
8月存款波動最大的銀行
資料來源:金管會
註:8月存款減幅較大,原因之一是企業戶將存款撥發股利,富邦銀行9月存款水位已回升。
公營行庫收爛頭寸
事實上,除了台銀之外,老省屬行庫三商銀(華南銀行、第一銀行及彰化銀行)也暴紅。華南金總經理李正義說:「全球投資環境不佳,民眾寧願把錢換回現金,一年來,三家老行庫的存款都持續增加。」
據統計,八月以來,這三家銀行共增加二百五十五億元的定期存款,合作金庫自九月十五日雷曼兄弟聲請破產,至二十九日僅半個月時間,存款增約一百四十億元,同一時期兆豐銀則暴增一百六十億元。
負責存放款的主管坦白說,「現在哪裡有比定存投資報酬率還好的產品呀!就算最近降息,一年期的存款利息也還有二.七%。」
其實,大型行庫面對蜂擁而至的資金,也很頭痛。在金融環境艱困下,這些錢不易活用,反而增加經營成本。一位行庫分行主管就說,「依規定,銀行不得拒絕存款,面對沒有其他業務往來的客戶,我們會勸他們存短期一點。」存戶的恐慌可以理解,但過去幾次金融風暴,政府從沒有讓存款人領不到錢。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嗅出苗頭不對,在短短十天內動用三大寬鬆貨幣工具對金融體系輸血,動作堪稱漂亮。
依據外電報導,美國國際集團(AIG)考慮出售旗下事業單位與資產,其旗下的台灣南山人壽,前途未卜。
新光人壽近期將籌備千億元的現金部位,以度過金融寒冬。
央行總裁上場救援
一池落花,兩樣情。一邊是頭寸浮濫的公營大型行庫,另一邊卻有好幾家銀行,因被解約提領、抽銀本、流動性吃緊而陷入愁雲慘霧。
這些「苦主型」銀行,多半被市場列入「存放比過高」、「淨值已小於股本」的黑名單,在颱風天裡借不到傘、拆不到款(指金融同業間的資金借貸)。為營救他們,央行總裁彭淮南上週親上火線,指揮釋金。
彭淮南二十五日一口氣使出三大寬鬆資金的尚方寶劍,包括調降貼現利率、調降存放款利率以及擴大附買回操作對象,從銀行票券推及證券與保險業。附買回操作是指銀行業者可將所購買的央行定存單向央行借出資金,紓解現金不足的壓力,待約定天期到後再取回。
金融業者說,「以往,誰將NCD(央行定存單)拿回去向央行質借,誰就會被K得滿頭包,『你既然買走了NCD,幹嘛拿回來質押!』這次央行等於是公開歡迎所有的金融業者,有資金問題就找央行;同時警告資金充裕者,不准趁火打劫,拉高拆放利率。」。
過去四年彭淮南十六度升息打壓通膨,去年五月間還幕後操盤,大舉修理炒匯銀行,如今一百八十度轉變,成了業者的耶誕老公公,透露出銀行的流動性問題已不尋常。
今年三月樹林農會因涉嫌放款四十一億元遭到調查而發生擠兌,現場搬出大堆現金安定人心。(蘋果日報)
人心惶惶現金為王
表面上,雷曼兄弟出事後,台灣金融業沒有一家因此淨值變成負數,金融業資金流動性的溫度計—隔夜拆款利率,也維持在二%左右,看來風平浪靜;實際上,金融同業間已產生不小的信心危機。
「雷曼危機爆開後,人心惶惶,大家鎮日猜來猜去,哪家銀行與雷曼走得近,誰中獎了、誰又受傷,但訊息不透明,沒人知道真相,因此大型行庫對可疑的末段班銀行、新銀行及票券公司緊縮額度,例如平日往來拆借二、三十億的,不是減為五億就是要求增提擔保品,使得部分銀行一開門就資金緊俏。」一位金控主管說。
這些現象,「彭總裁很清楚,部分大舉投資海外金融商品、主打財富管理的民營銀行,因投資人將投資商品解約,順便將存款一併搬走到公營行庫,因此出現流動性壓力。」一位財金官員說。
法人表示,彭淮南雖希望提高銀行業間的流動性,但雷曼兄弟出事後,資金過多的行庫向央行買了二千多億的定存單,「這代表銀行寧可把錢搬回央行存,也不願拆給同業,彭淮南的苦心,不見得每家銀行都買單。」畢竟金融危機下,「現金為王」是最高行為準則。
此外,因誤踩次貸及雷曼兄弟而受傷的保險業者,情勢也很嚴峻,彭淮南因而將定存單附買回對象擴大到保險業。
壽險龍頭國泰人壽的動向深受矚目,國泰金控發言人李長庚指出,自去年次級房貸發生後,國際巿場變動大,國壽在海外投資已放慢步伐,目前甚至暫停新投資;因此,每個月會增加一百億元的淨資產、每年增加一千多億元,讓國泰金的流動性不斷增加。
英國政府九月二十九日接管該國房地產放款龍頭Bradford &Bingley,比利時第一大銀行富通(Fortis)也驚傳瀕臨倒閉。(AP)
淨值小於股本的銀行
註1:逾放比(逾期放款佔總放款餘額的比率)是判斷銀行放款的品質,逾放比愈高愈不利。
註2:資本適足率(銀行自有資本淨額÷風險性資產總額)是評估銀行是否操作過多風險性資產、營運和財務安全與否的指標,銀行法規定標準為8%,低於此標準就須改善。
金額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金管會
壽險業者海外撤守
「國泰金旗下銀行的存放比約是七五%,即放款七五%、資金二五%;壽險則有九%~一○%的現金部位,還有逾一○%的國內政府公債,也就是近四分之一的資產,是隨時可以動支的流動準備,十分充足。」李長庚說。
另一本土大型壽險公司—新光人壽,則將海外投資贖回。「現階段全球投資市場不佳,資金還是轉進國內現金比較安全,我們現在現金部位大概有八、九百億元,最近還要從國外匯回一百多億元,帳上現金部位約有千億元。」新壽總經理潘柏錚說。
潘柏錚強調,手上握多一點現金,等到股市或房市好的時候可伺機進場,「市場傳出AIG可能處分台灣南山人壽的房地產,若有此事,新壽願意談談看。」李長庚也說,「待南山人壽母集團有明確決定後,將思考國壽有沒有可著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