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一個科目,書本都要「包膠袋」,最好更別讓未成年人士看到,這一科叫做性 育。有出版社最近推出一本以青少年為對象的性 育書本《香港性事》,被各大書局包膠袋出售,有書店更貼上禁售予未滿18歲的人士標籤,保守作風令作者氣結。性 育學者及文化人認為書局的做法多此一舉,慨嘆在香港推行性 育舉步維艱。 記者:雷子樂

《香港性事》作者Nicole 不滿該書被部份書店貼上警告標籤,她認為這做法有礙推廣性 育。孔慶初攝
出版社anything &everything 負責人Nicole 花了半年時間,透過家計會、彩虹行動、紫藤等組織搜集資料,輯錄成《香港性事》(sex in hong kong ),該書本月初面世,被部份書店列作青年禁書。她表示:「包膠袋都算數,但係唔畀青少年買,我真係接受唔到。」
記者前往多間書店視察,發現各書店都將這本書包膠袋,其中位於觀塘apm 的JP 書店(三聯),更在書上貼上警告標語,指「本物品內容可能令人反感;不能將本物品派發、傳閱、出售、出租、交給或出借予年齡未滿十八歲的人士……」本報向三聯查詢此書禁售給青年的原因,但未獲回覆。
人形圖描述性交姿勢
《香港性事》一書內,最露骨的內容,是談及性交姿勢的段落。
究竟這本「性書」內容有多「令人反感」?記者翻開書本, 面沒有任何淫穢相片,最露骨的內容,是以人形圖畫及文字描述介紹性交姿勢。
書 內容還包括父母應怎樣向子女灌輸性 育、意外懷孕的處理方法、香港與性有關的罪行、刑罰等。Nicole 堅持書本內容相當正經,但因資金問題,沒將書本送檢。
她解釋,出書的原因是看到香港的青少年身體越趨早熟,但性常識卻「未發育」,有需要「惡補」。她引述家計會的調查指出,26%受訪者誤以為女方沒高潮就不會懷孕。她在網上進行的調查發現,100名受訪者當中,47%早在18歲前失身、62%有6個或以上的性伴侶。她認為社會不應再視性為禁忌,應及早讓青少年吸收正確性知識。
香港性 育會副會長吳敏倫認為,只要書本沒「掛羊頭賣狗肉」、沒有淫照、內容是平鋪直述,就毋須包膠袋,「書局咁做,反映現時淫審標準飄忽,賣書 怕隨時惹禍上身」。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批評書局賣書以自保為大原則,沒「知識膽量」去衡量每本書的內容。
《香港性事》作者Nicole 是本港新紮作家,她在美國念中學、大學,返港後曾在亞洲電視節目部擔任攝影師,曾參與《危險人物》、《我和殭屍有個約會Ⅲ之永 國度》、《情陷夜中環》等劇集及節目的拍攝工作。
家長可怎樣推行性 育?
‧0至2歲:家長可讓子女觀察及體會父母間的親密及互愛關係
‧2至5歲:讓孩子知道男女性器官不同之處、對懷孕及母乳哺嬰有基本認識
‧6至9歲:了解月經及夢遺,準備青春期來臨
‧9至12歲:認識約會意義、何謂同性戀、認識男女的性反應、學習處理性衝動
資料來源:《香港性事》、家庭計劃指導會
特稿:書店水平低胡亂分類
走進連鎖書店,想買一本性 育書籍要往那 找?答案是要到「保健」書架。想找一本俄國著名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可能要移步到「工商業」的書櫃。有文化人批評,在香港賣書的人文化水平其實很低,才弄出這些「笑話」。
《愛經》誤為食療書
《香港性事》作者Nicole 說,當她看到自己的著作放在醫療、保健書區,並與多本性 育書籍齊齊包起膠袋,放在書櫃底層時,只感到無奈,也慨嘆香港社會實在太保守。記者到書局觀察,發現其他與性有關的書籍如《西藏慾經》、《印度愛經》,甚至講述美國著名性學專家的書籍,也被視作是醫療、保健、食療書。
香港性 育會副會長吳敏倫說,約在一年前,城市大學書局曾出售一本講述如何提高性技巧的書籍,結果遭人投訴,最後要「包膠袋」。
文學名著變工業書
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常逛書局,曾看到奧斯特洛夫斯基著名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小說是講述主角保爾.柯察金艱苦磨練終於成材),卻被職員當作是煉鋼工具書,放在工業、商業書櫃內;而他那本研究廣東粗口的作品《小狗懶擦鞋》,竟也被放置在「寵物書」專區內。
本報記者
你的意見?
●你認為性 育書籍應否包膠袋出售?為甚麼?
●你覺得香港推行性 育是否保守?這又是誰的責任?
請電郵至:
focusgroup@appledaily.com
或傳真至:37112411
或發短訊至:60107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