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股災快要來臨?

專訪謝國忠:次按危機可能引發美經濟衰退

世紀經濟報導Aug 19, 07

次按危機可能引發美經濟衰退

不僅僅是對沖基金遭殃,應該會有華爾街的頂尖投行或者銀行倒閉

香港報導

目前美國次按總規模已經超過1萬億美元,而美國GDP總量不過是14萬億美元,次按資產規模已經占到GDP總量的超過7%。

美國次級按揭貸款危機究竟將如何演變?它將會把全球經濟,尤其是美國經濟帶向何方?

任何人都想知道這個問題,但沒有任何人知道它的答案。

在貝爾斯登、美國房屋按揭公司等越來越多的國際頂尖金融公司陷入破產、清盤泥沼之後,對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開始變得更加迫切。

按照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的說法,美國次按危機實際上才「剛剛開始」,市場對該問題的短暫樂觀態度,並不能改變其問題的嚴重性。更甚的是,謝國忠認為,這次危機或許將進一步引導美國經濟進入衰退期。

「2008年開始,美國經濟進入衰退的可能性非常大,」在去年9月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謝國忠就提出,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問題將最終波及到其它經濟領域,而在8月8日接受本報專訪時,他仍然堅持這個判斷。

但謝的觀點與大多數經濟學家的立場截然相反。

在市場普遍認為美國次按危機尚屬可控、並且對經濟的影響並不嚴重的時候,謝國忠卻直言:未來一段時間,將會有更多的對沖基金面臨清盤命運,「我預計,還不僅僅是對沖基金遭殃,在這輪危機中,應該會有華爾街的頂尖投行或者銀行倒閉。」

而對該問題,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則指出,美國次按危機需要18-24個月才能平息,在此期間,市場可能會不時面臨新的衝擊,如果有大的銀行出現現金流問題的話,那麼,次按危機就很可能演變成更大的波動。

次按總規模超1萬億美元

「現在次按危機的影響還在擴散當中,會給美國經濟帶來很大損失,但究竟會有多大,現在還不知道。」謝國忠如是說。

據謝估算,目前美國次按總規模已經超過1萬億美元,而美國GDP總量不過是14萬億美元,次按資產規模已經占到GDP總量的超過7%。

陶冬則稱,美國次按申請通常採用的方法是「2-18」制度,即次按的前兩年是按照固定利率收取,今後的18年是按照浮動利率收取。「換句話說,只有到明年年底的時候,我們才能知道次按的窟窿會有多大。」

陶冬指出,次按危機是在今年2月份才真正暴露出來,這意味著,那些次級按揭貸款人一旦結束了兩年固定利率優惠期之後,就很可能面臨比之前高得多的利率環境,而這肯定會帶來進一步的壞賬。

比如,貸款人若是2005年9月借的按揭貸款,那麼到今年9月份固定利率就到期,對他們而言,也許之前只需要付4%的按揭利率,但固定息口結束之後,可能突然浮動到8%;若是2006年2月份借入的按揭貸款,那麼則在2008年2月才進入浮動利率。在今後的兩年內,會不斷的有人從固定息口走向浮動利率,若利率環境惡化,那麼這部分按揭貸款就很有可能變成壞賬。

陶冬稱,此前美聯儲雖然一直在減息,但按揭利率卻一直在漲,已比當初逾4%上翻1倍。

8月7日晚,美聯儲議息結果未出市場預期,即維持5.25%基準利率不變。陶冬表示,基準利率與實際的按揭利率之間,還有區別,商業銀行和按揭貸款機構會根據市場狀況,隨時浮動按揭利率。

危機引發多元震盪

次按危機引發的震盪也越發多元。在謝國忠看來,首先,就是對一些公司的貸款造成很大影響。「現在很多美國私募基金收購上市公司,都是靠發債進行,但次按危機出現之後,該市場已經基本停滯,換言之,市場上已經沒有錢支持這些並購活動了」。謝如是說。

「目前已經宣佈的收購規模已經達到2000多億美元,按照正常程式,私募基金就要發債融資完成收購。但現在看來,這2000多億美元的並購交易因信貸市場惡化已經無法完成。」謝國忠說。

謝國忠還表示,受次按危機影響更大的還包括信用卡債務市場。目前,該市場規模已經過13000億美元,由於美國信用卡債務通常也是打包成證券化產品,並且對美國的消費很重要,「這部分資產此前的增長接近20%,但如果這一部分債也發不去的話,一定會影響美國消費。」

此外,次按危機還會連累垃圾債務市場。謝國忠稱,目前美國高風險公司的發債規模已經超過1萬億美元,目前這部分債券貶值已經將近20%。

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謝國忠稱,目前即便是好公司的發債成本,也已經平均提高了40-50個基點。
對於對沖基金倒閉和清盤的原因,謝國忠稱,主要是因為原來對沖基金的價值就是虛假的,「對沖基金都是把基金發出去,收了很多錢回來,然後就跟投資者說,基金每個月都在賺錢,其實這個產品的價格都是這些對沖基金自己在撐,等到哪天投資者要贖回時,對沖基金要拋售,價格自然應聲下跌。現在出現的問題就是如此,這是一個連鎖反應。事實上,會有很多的對沖基金出現問題,尤其是那些過去做很多衍生產品的對沖基金,比如CDO。」

在謝國忠看來,更重要的問題還不在於對沖基金的清盤倒閉,而是美國經濟的衰退。

他指出,今年上半年,美國經濟增長速度是2%,過去四個季度平均增長都是2%,但以後四個季度的增長很可能要大幅低於2%。

按照「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就意味著經濟進入衰退期」的定義,謝國忠斷言,美國經濟很可能在2008年開始進入長達幾年的衰退低迷期,儘管負增長的幅度可能不會太大。

謝分析稱,美國目前各項經濟指標之所以尚屬健康的原因,是由於滯後效應的作用。而衰退之後,美國經濟要快速恢復也是不可能的,因為美國的經濟對債務的依賴過於嚴重,經濟的恢復依然還是要靠債務市場帶動,「但信貸危機崩潰之後,市場需要一段時間恢復,這意味著美國經濟將持續幾年的低迷狀態。」

「一切才剛剛開始」

「現在是每個人都在說問題沒那麼大,應該不會出事情,但是等到再過幾個月,估計每個人都會說有事請了。」謝國忠說,「現在一切才剛剛開始。」

而穆迪最近發佈的研究報告則稱,包括貝爾斯登、高盛、雷曼兄弟、美林、摩根士坦利等9家最大投行在次按市場牽涉不多,尤其是與這些機構強大的資本實力、流動性和風險管理能力相比,他們在次按市場的份額尚不足為慮。

但正在發生的事實,卻顯現出次按危機的巨大破壞力。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僅2006年,華爾街就發行了5000億美元的CDO,本意是化解風險,但是這些產品卻被嚴重高估,迫使美國證監會對此展開調查,調查還涉及貝爾斯註銷問題的對沖基金。

而由於投資者擔憂美國次按危機或蔓延危及新加坡銀行業,新加坡眾多銀行股價最近瘋狂下跌,而新加坡三家最大銀行最近也都聲稱,由於信貸市場混亂引發的潛在損失都很小,「投資者有可能反應過度」。

但8月6日,摩根大通銀行在一份針對亞洲區(日本除外)的信用研究報告指出,亞洲直接承受的次按風險有限,「風險適中」。

「我們發現最大的風險來自信貸市場拖欠出現混亂所導致的第二和第三效應影響,然而,這些影響難以量化計算,較大程度上取決於團隊風險管理品質的信任度。」摩根大通認為,本次債務危機一般限於「最大規模、最成熟地區的機構」。


最驚係呢樣,美國經濟衰退!

TOP

是最後出貨機會至真!!

TOP

大家小心啦~~~~

TOP

 10 12
thanks